王旭东心理专家简介,心理咨询服务费用多少,效果怎么样-给力心理

王旭东心理专家,王旭东心理咨询费用,王旭东心理咨询效果怎么样

王旭东

1天前在线
ID:11228 44岁 山东.潍坊
173
咨询时价
签名 任何一种心理问题都是基于特殊的心理情况下当事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建构,比如遇见很多心理事件后,自我功能弱的人会建构起抑郁、焦虑等的心理模式,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自我概念达到统一。
4
长程个案
33%
续单率
1.49
性价比
605
服务人数
173
咨询时价
0.6
费率/分钟
304
咨询时
903
公益心
0.66
个案率
299997
积分
3
原创文章
3527
粉丝

服务范围

擅长解决婚恋情感,恐怖,强迫,抑郁及人格问题,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自我探索,人际交往,性心理咨询,心因性阳痿早泄等问题。对强迫症、恐惧症及焦虑症及人格障碍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式,并有上千例成功个案。
服务列表
服务评价
专家详情
专栏文章

服务评价

9.91分
好评(169) 中评(0) 差评(1)
10分
2022-02-08 19:26
¥300
有进展了,之后再深入探讨一下,挺好的
10分
2022-02-25 15:58
¥800
try to slow down.--alive,really good.
10分
2022-03-30 13:38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2022-02-25 11:12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2022-01-07 18:10
¥300
精准专业,人也帅
查看更多

专家详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000小时以上个案咨询经验,300小时自我体验经验,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及认知行为治疗训练,积累了大量释梦及精神分析个案。擅长精神分析,叙事疗法,意象对话,短程焦点,认知行为等疗法。

专栏文章

查看更多
微博 更多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205天前
    关注

    很难用一个答案解答所有问题,因为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由单一原因构成,一个问题对应着一个标准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去了解那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找到属于那个人,那个家庭的具体原因,你会豁然开朗。世界很复杂,人更是。

    0 3
    21279192 11228 21252135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658天前
    关注

    【夸赞防御】有些人会习惯于用夸赞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尤其在关系建立伊始,这种方式尤其奏效。被夸者往往乐在其中,主动卸掉防备,飘飘然不知所踪。但实际上深究一步就会发现,这是一招很高妙的人际防御策略。善使者常常用抬高的方式卸下对方的防备,为自己争取宽松的人际氛围。对方由于被事先抬高,不好不认,只能以高姿态行事,扮演“圣人”,势必会放松对对方应有的要求。然而对于非常吃这一套的人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不经意间达成目标,屡试不爽。 而这样的方式实质上是属于心理防御的一种,经常使用的人往往不太习惯于在平等的关系模式中相处。表面上是表达崇敬,实际上却拉开了彼此

    0 0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659天前
    关注

    【效果其实是个人】患者找到医生看病,医生提出治疗方案后患者表达怀疑:“会有效果吗?如果没有效果怎么办?”医生回答:“可以试试。”患者强调:“我需要尽快看到效果,一切繁文缛节都需要去掉。如果没有效果,我为什么要接受治疗呢?” 医生沉默了一下,不紧不慢地答道:“其实效果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如果你希望她出现,就不能一直盯着她看。” 患者恍然大悟。 我们习惯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存在都看做被动的物品,好像他们可以随叫随到一样,但是从来没有以人性的角度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考量过。我们需要效果,直达目标,但是请问,效果和目标需要我们吗?如果需要,是因为什么需要呢?

    0 3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659天前
    关注

    【好的状态是一种习惯】追求好的状态,甚至是觊觎巅峰体验,是无数有志青年的终生追求。而一旦中间被打断,极易进入自我挫败模式,即倾向于将获取优良状态看做是一种技术,所谓技术就是可以随时应用,任意支配。就好像烹饪驾驶等技术,随时可以用。这就造成一种误解,越是想应用获取良好状态的技术,越不能让自己满意,越不能进入就越对自身不满意,加剧了对自身的评判。最后只能一边自我攻击,一边唉声叹气,形成自我损耗。 熟不知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适应。从开始的不让人满意到渐入佳境,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进入状态,最终达到忘我境地。当忘记对自身状态优良评判的时

    0 1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659天前
    关注

    【不辞而别】对关系的消极预期,导致内心形成恐慌,这种恐慌不断在内心蔓延,发酵,最后达到非常强烈的程度。越是恐慌,越不容易变成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之得到现实的验证,而只能付诸行动,进行非理性的逃离。需要对分离有正确客观的评估,然后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重要的不是不辞而别本身,而是因为什么选择不辞而别。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0 2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659天前
    关注

    【前语言化】习惯于通过猜测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评估关系走向,自身其实早有预设,只是静待关系按照自己的预想而发展。这样类型的人会更容易付诸行动,在思想和行动之间缺少语言化作为桥梁,极易形成对其他人的误读误判,从而丧失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语言是主体意识的表达,放弃语言意味着放弃自身的主体位置,那意思好像是说:“你们定吧,我怎么都行。”其实真的怎么都行吗?肯定不是的,只不过他们习惯于放弃为自己陈述,而直接用行为逃离内心的痛楚,以抵消放弃话语权对自身的压制。

    2 3
    王旭东:
    ベ断桥烟雨ミ: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710天前
    关注

    【虚假排异】就好像过敏性咳嗽一样,明明没有病菌侵入,却频频发动清除异己的运动,而这种排异的反应本身反而成为了个体的苦恼。从心理层面来讲,对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某些念头不能理解并认同,认定其为异类,企图用强力排除之,势必会让内心陷入到矛盾和纠结状态。会莫名其妙地感觉烦躁,实际是由于过度地对自身不理解引起的。这个情况短时间内无法让进入意识,只能简单重复,徘徊,加剧自我损耗,直到意识能够认清这个情况,及时将警报解除,重新给“异类”平反昭雪,内心才重新恢复平静。只不过大多数人很难将自己放在更大的范围去观察,所以这种领悟往往姗姗来迟。

    0 0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710天前
    关注

    【内矛外盾】经常被一些自相矛盾的问话弄得不知所措,并不是其内容有什么困难,而是表达的意图明显自相矛盾,实际上是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当这个矛盾并没有被意识充分领悟到的时候,会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给被问者造成困惑。形成非理性表述,往往这种非理性表述背后隐藏着关键的信息。 比如,有人问:“如果我凭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我应该如何做呢?”这句话本身隐含着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提问人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来,就是不求助别人,但是他这句话本身的意图又明显是在求助。所以没法完全按照他的意图去回答,只能通过澄清让他意识到自己问话的矛盾,领悟到原来是自己既想获得帮助,又不想为

    0 0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710天前
    关注

    【回馈依赖症】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在大多数的社交场合都期望获得自己行为的反馈,不管怎么样都需要有一些回应。但如果没有得到期待已久的回应,内心倾向于变得恐慌和不知所措。面对这样未知的情境内心力量缺乏的人会更容易指责自己,思考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比如在相亲的情境下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初次见面感觉很好,但是见了一次再想见第二次就难了。比如自己发出去的微信就好像石沉大海,有去无回,或者是收到一条短信说:“咱们不太合适,要不算了吧。”这样突如其来的拒绝往往让人不知所措。到底是哪里错了?怎么就不太合适了?感觉第一次见面很合适啊?一连串的问题瞬间充斥在脑海

    0 0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710天前
    关注

    【情绪命名】对于容易情绪化的人往往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对情绪本身缺乏起码的觉察力,体验到情绪的时候往往会跟着感觉走,任凭情绪控制自身而毫无觉察。而周围的人也倾向于将他和他的情绪混为一谈,以情绪化行为回应之,这样一来,情绪不但不会为处理,反而愈演愈烈。 首先对情绪的命名就是觉察的开始,当意识到自己处于某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中的时候,自己其实是站在超然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这样提供了一个客观视角,不但能看到情绪本身,同时也能清晰地洞察自己跟情绪的关系,体验到情绪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这与自己的本意是否存在统一性。这种理性的审视让自己更能理解情绪本身,而不是顺着情绪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