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疾病反社会人格障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一看到反社会,就会想到这种精神疾病会危害到社会,他们做事情会违背社会原则。一般这种人犯罪的可能性很大。小编对于这类人会莫名的恐惧。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反社会人格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呢?
“反社会”一语虽系政治社会用语,但也从这一侧面突出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这类人在监狱和劳教机构占相当大比率(40%-78%),不少是累犯或惯犯,往往因发生反应状态而送精神病机构要求医学鉴定。
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发生违纪行为,但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尽管二者对所犯罪行为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科医生和司法工作者应区分反社会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①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有预谋地达成犯罪,反社会人格多不能;②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③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④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⑤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而反社会人格则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疾病特点
①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人格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然而却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Cleckley(1941)区分病态人格为两类,一类为冲动-攻击型,一类为社会退缩型。Buydeus-Branchey等(1989)发现15岁以前有暴力行为的人到成年较之那些15岁以前无此类行为者易于发生暴力。他们将反社会人格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两类,前一类具有终生发生身体暴力的倾向。
②无羞惭感
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James等(1983)对反社会人格和非人格障碍者各524人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观察,结果发现25%的反社会人格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其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区别。James等称谓那些伴有焦虑和抑郁的反社会人格为“心绪恶劣性精神病态(dysphoric psychopathy)”,这类人与不伴焦虑的反社会人格患者比较,表现智力功能困难、存在自杀观念、易于激惹、伴发其他神经症特点,住院时间长,对治疗反应不良。他们认为伴发焦虑和抑郁的精神病态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的综合征。Blackburn建议将精神病态分为焦虑和非焦虑两型,前者为继发性人格改变;后者为原发性精神病态,相当于Karpman(1948)的真性精神病态(true psychopathy)
③行为无计划性
精神病态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Arieti(1967)区分精神病态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二型均系自我中心,但单纯型的反社会行为一般缺乏预谋,而复杂型精神病态患者往往在事情发生前有计划,而且可以达到行为的目的。因此单凭计划性有无而确定攻击行为的性质是不适当的。
④社会适应不良
ICD-10(1992)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常因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而引人注目。适应不良是精神病态患者的重要特征。由于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行为的模式。然而,一些学者曾提出适应良好的病例。Henderson(1939)提出创造性精神病态状态,而且举出2名病例在不同道路上发挥创造力,但2例彼此之间甚少共同之处。
有一部英剧刷屏,剧名听起来倍儿爽,叫《去他妈的世界》它是一个关于“精神变态”的故事。男主 James,从小就是个精神变态。八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没有幽默感,听着自己老爸讲冷笑话时只想一拳呼死他。九岁的时候,为了能让自己感觉到些什么,将左手放进老爸新买的油锅里炸了一回,除了疼内心仍然没有任何波动。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杀猫、杀狗、杀一切可爱的小动物。
上学对他来说太低级,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在学校杀一个“大点的东西”。于是,他挑中了我们的女主,一个满嘴脏话、同样憎恨世界的叛逆女孩,Alyssa。看到这里想必你马上要猜到了。是的,后来男主当然没有杀掉女主,两个心中都充满无限愤怒的小青年相处了一下发现彼此竟然很和谐,于是离家出走、释放荷尔蒙,在一系列打砸抢烧之后,双双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个热衷杀戮的“精神变态”有那么容易被爱拯救吗?壹心理的一篇《Differences Between a Psychopath vs Sociopath》译文中提到过,精神变态(Psychopath 剧中男主)和反社会者(sociopath)都从属于精神病学上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精神变态者(Psychopath)和反社会者(Sociopath),两个表面上看似性感的心理学概念在社会和好莱坞的共谋下,置入了我们的集体意识中。这两个颇为流行的心理学术语从属于精神病学意义上所说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但在现今的心理学实证文献中,两者并没有被明晰地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精神疾病。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反社会人格开始备受西方编剧们的青睐,各种影视剧中的主角、配角们,纷纷患上了这种精神疾病。开山鼻祖般的人物,《沉默的羔羊》里的 Dr. Lector。近几年还被翻拍成了电视剧,论变态程度,麦子叔与初代汉尼拔安东尼·霍普金斯也算是各有千秋了。《蝙蝠侠》里的小丑 Joker 更不必说,我心目中永远的女装变态第一丑。高功能反社会人格的神探夏洛克,别人喘气儿都能碍着他。以及,如果维斯特洛大陆上有精神病学家,我敢说,所有的兰尼斯特都是精神变态和反社会。
本来编剧要怎么设定角色是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角色都有个可怕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太迷人了。这甚至不需要过多解释,只要随便刷刷微博就能验证,上面哪个角色没有圈粉一大堆?
但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吗?“反社会(antisocial)”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酷。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缩写为 ASPD)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归类为发育障碍,人格异常 B 类,和边缘性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同类别,以戏剧化、情感强烈和不稳定为主要特点。在《非典型力量》(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一书里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了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存在的缘由。他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是古代人类当中负责打仗或者捕杀猎物的人的后裔。远古时代的人,周围的生活环境十分险恶,必须有人挺身而出负责保护族群里的人的性命。这些保护者具备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特质,他们英勇好斗,在谈笑其间就能随时取人性命而且不会感到丝毫的羞愧和悔恨。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A. 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 15 岁,表现为下列 3 项(或更多)症状:
1. 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 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 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4. 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5. 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 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 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 个体至少18岁。C. 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 15 岁之前。D. 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简单来说,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是“高度自恋的情感淡薄者”,这种人缺乏一般人所具备的道德良心自我审查机制。不杀人,我心里不舒服。高承勇——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主角
《美国病人》 American Psycho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以“情感淡薄”著称,更确切地来说,他们“缺乏感情”,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罪恶感、自责。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患者,相反他们会因为自己超高的应对能力而自满,觉得自己的天赋高于常人,甚至认为可以操控所有人为其服务。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 4% 的人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也就是说,每 25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反社会人格。可惜的是,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为他们确诊。
成年后反社会人格障碍职业分布 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Kevin Dutton这里多说一句,千万不要相信网上那些所谓的“心理测试”,用它来为别人或自己“确诊”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一般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治疗相当困难,因为病患没有办法相信别人、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强制治疗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如果身边真的有这类人应该怎么办?送你六个大字:有多远跑多远,因为你真的斗不过他们。
哇,读了上文小编和大家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这真的是一种精神变态呀。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真的会很危险。还好小编身边还没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精神障碍的人,小编提醒不要去招惹他,遇到什么危险及时请求帮助或者报警。如果你的孩子是先天性反社会人格者,请及时提供一些治疗。用心理治疗对于改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而言是远远不够。最好整合其他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与其它心理治疗、神经反馈或心理药物治疗相结合,会更可能成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单恋又被称作单相思。有人说单恋可能会激发人的潜力,一起来看看单恋的好处体现在哪里吧。 “单相思”平均时长36天 单恋可能出现于任何年龄段,但14至18岁无疑是“高发期”。情感特别丰富的“情种”,甚至每年可能会单恋别人3到4次;6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也会有单恋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