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多月,中小学生们将陆续迎来期末考试,许多家长已为备考复习忙碌起来,可小杰(化名)妈妈的心思却根本不在这,只要儿子每天能坚持去学校,顺顺利利坐在教室听课,对她而言已是莫大的欣慰。
14岁的小杰上初二,曾经成绩在班里稳居前十。多才多艺的他经常参加象棋比赛,还屡屡获奖。然而半年来,小杰成绩突然下滑,上课时会无故跑出教室,老师善劝“要不休学去看看病?”心急如焚的小杰妈妈带着儿子找到杭州市七医院陈致宇教授。
陈致宇是该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专家。小杰妈妈说,儿子不愿意上学,不和同学说话,有时上课还会莫名大声叫喊。一个花费了那么多心思培养起来的优秀儿子难道就这么废了?
在陈教授的诊室里,小杰与他妈妈描述的判若两人,他与陈教授交流得十分顺畅,完全看不出有精神或是心理问题。直到陈教授问他:“为什么不想去学校?”他才把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
“那次我去参加象棋比赛,没发挥好,我已经很自责难过了,教练过来还劈头盖脸一顿骂,然后,我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小杰说着声音越来越轻。对于那次比赛,他在脑子里“复盘”了无数次,发现自己竟犯了好几个低级的错误。于是,他越想越没有自信,越想越无助,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开始,是放弃下象棋,找理由不去参加训练。紧接着,负面情绪很快波及到学习,他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一走进学校就紧张,坐在教室里也不能静下心来听讲,而之后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小杰的这些异常举动真像他妈妈所认为的是精神病吗?陈教授的专业判断是:“完全不是。孩子只是在遇到挫折之后,一下子没从低谷中走出来,加之又没能得到身边人有效的帮助,以致在其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为了帮助小杰重新回到学校,陈教授与他聊了许久,然后又与妈妈商量,最后商定让小杰住院,在两周的时间里,陈教授及其团队的医护人员,一有空就跟小杰沟通、探讨学校环境对他的影响,引导他正确理解比赛后教练的批评,并教他掌握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同时找到家长、老师,教他们怎样给予小杰理解与帮助。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再鼓励小杰试着回学校。
当然,起初他还是会很紧张,但他学会了自我情绪调节,不至于在课堂上叫喊,最多离开教室去操场走走,同时,同学们也主动邀请他参加班级活动,渐渐地,小杰的异常举动越来越少,能安静坐着听课的时间越来越长,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越来越多地完成。如今,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妈妈、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他们正一点点找回曾经那个优秀的小杰。
陈教授坦言,从临床上来看,就诊的孩子中只有10%是精神心理问题的端倪,其他90%都是一过性的异常表现,有的是受挫后一蹶不振的孩子,有的是不会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有的是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的孩子等,都只需观察与科学引导即可。(本报记者 何丽娜 本报通讯员 李彬 金薇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提到网络游戏,不少家长都会眉头一皱,担心孩子沉迷其中。可在网络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手机、电脑,到底如何是好?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给出7点看法,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 未成年人普遍对网络持正面认知。现在的孩子对网络有更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