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的不要放弃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
我自认是个在任何时候都不肯放弃自己的女人,把所谓个人价值看得很重,所以总被一大堆永远也做不完的事逼迫着。为此,有时不免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冷落了孩子是不是对他不够关注是不是忽视了他的需要大多数时候心里还是坦然,偶尔觉得有欠缺,就赶快想办法去弥补。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我一直在坚持,我要有自己的生活,我要做好我自己。而孩子,他也应该有他自己选择的生活,他也要成为他自己。
记得怀孕的时候,内心一片宁静,脑子里被有关孩子的一切所充满。那时,曾设想要按照自己的愿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且自信一定能让孩子成为我希望的那种人。可孩子一出生,就发现当初的想法有点一厢情愿,也有点愚蠢。那么小的孩子,就有他相当明确的意愿,要吃什么,喜欢做什么,都用他的哭和笑明明白白地表露着。稍大一点,就更是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明他的想法了。你想改变他吗那可是一场意志和情感的较量,而失败的往往是大人。我很快明白,孩子绝对是个独立的个体,他带着天性中与生俱来的东西要成为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做父母的,完全没有能力,也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几乎是同时,我发现自己也不是那种具有“牺牲精神”的母亲。如果只是整日照管孩子而不做点什么,我的心里就发空,就有失落感。于是,我想只有一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那就是让孩子做好他自己,让我做好我自己。
这个原则在我离婚成为单身母亲之后也没放弃,而且更强化了。因为,单身母亲要承担的东西很多,从经济、教育到家务琐事,都显然比双亲家庭时多得多,没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一种坚强独立的心态,根本无法担起这样的重任。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女人尤其不能放弃自己,只有咬着牙向前走,努力地去发挥自身的价值,不断地进取,才能以自己的力量稳稳地担起这一切,为孩子和自己创造越来越好的生活。这听起来很像套话,但这种套话所显示的具体的生活过程和结果,将为孩子树立一个做人的榜样。孩子会看到他的母亲是个值得尊敬和骄傲的人,他会不自觉地去模仿,也会努力去成为这样的人。我有个过去的同事,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虽然在再婚的路上履遭挫折,但她一直在努力而辛勤地工作。她获得了提升,分到了房子,她的女儿由衷地说:“妈妈,你真棒”女儿也和妈妈一样,学习刻苦,懂事明理。而她在离婚七年之后又找到了幸福。我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我也在努力这样做,一点点地调整心态,一步步地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善自我,完善生活。最初我们住的是8平米的集体宿舍,儿子的玩具总是被我踩到。后来我想办法换了一套郊区的房子,虽然是半地下的,但儿子有了他自己的房间,他可以自由地做他自己的事,他很高兴。家里的水龙头坏了,电话线断了,我学会了自己修。有时我会得意地问他:“妈妈很能干,是不是”他毫不犹豫地答:“是。”有时他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我的名字,会问我:“你怎么写的”要是我挣到一笔不小的稿费,我会告诉他,然后我们一起憧憬一下遥远的买房、买车计划。我会给儿子讲英语、讲数学,甚至解释国际局势。虽然儿子从没当面夸过我,不过,据他爸爸说,儿子提到妈妈的时候,口气很自豪。我也能感觉到儿子对我的尊敬。我和他一直平等地讨论各种问题,但我还是具有母亲的威信。我想,这是建立在他对我的尊敬和信任之上。也许看到妈妈是一个如此勤奋的人,儿子对我的工作也表现了极大的理解。一般周末我是不工作的,偶尔要赶一篇急稿,他会自觉地把房门关上,让我安静写作。
因为自己的问心无愧,我教育起儿子也能理直气壮;因为母亲的勤奋工作和生活,儿子也就不好意思偷懒,把好好学习、帮助母亲做家事认做是应该的事。儿子爱数学不喜文学,为了让他能平衡发展,我规定他周末看一小时文学书,他百般不愿,但还是努力去做了,因为他没有理由不这样做,因为他看见被他称为“书呆子”的妈妈在用一切学到的知识为他创造更好的生活。
我如此推崇做母亲的不要放弃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体验。我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母亲在离婚时发誓为了孩子决不再婚,要把一切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她为孩子做这做那,总是说孩子你要为妈争气。孩子如果做得不够好,她就唠叨、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知道体谅母亲为他作出的牺牲。小时候孩子尚能忍耐,等到上了高中,就对母亲表现出极大的不敬,而且看不起母亲。他说:“我觉得她头脑不够用,净做傻事。”他甚至为母亲在果汁里兑了水而大声斥责母亲:“我告诉过你多少次,这种果汁是不能兑水的。”母亲也伤心透顶:“他对我根本没感情。”至此,失掉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也失掉了教育孩子的资格。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景,一位贫寒家庭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带大了孩子,孩子一般会懂得体贴和报答母亲,因为这样的母亲是一个坚强自立的母亲,孩子看到母亲已经尽己所能。但一个家境不错,自身也有些能力却庸庸碌碌、对自己很宽容却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通常都无法赢得孩子的尊重。由此,我对那些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很不欣赏。我以为,这是以孩子做借口而放弃对自己的要求。人生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和进取。一个自己不进取的父亲或母亲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进取呢况且,把自己放弃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也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完成自己的人生,也没有资格和权力替孩子选择人生。我想,只有我们做父母的先做好了自己,才能要求孩子去做好他们自己。此时,孩子既有做人的榜样,又有做人的主动和自由,最终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广西桂林读者孟先生问:我儿子最近经常一边走路,一边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问他说什么,他总回答“没什么”。心理专家解释:人在儿童期会依靠内部语言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常通过“自问自答”方式进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小雷答:精神障碍中确实有一个症状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