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职场软蛋”社会化缺失的警示

  现在一些学校的老师开始由社会化程度较低的80后来担当,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在此背景下,未来青少年社会融入问题将可能会变得更为严重。

  社会化过程,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和必备的经验。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即区别于社会其他人的个体特质和特征。

  在面对青少年社会融入问题时,有一些障碍因素表现得很突出:

  一是不注重社会化教育的应试教育是核心障碍,学校教学不注重社会联系,很少纳入社会活动与社会工作因素,缺少对于学生实习与参与社会服务的体系化激励因素,让孩子围绕考试分数转,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以学习考试成绩好免试作为激励措施,这大大损害了年轻人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与社会职业理想;

  二是学校的辅导员用留校应届生,他们成为不鼓励青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三是家长站在疼爱独生子女的角度,对于孩子社会化有比较大的顾虑;

  四是缺少较多真正让青少年贴心的社会动员组织与社会融入活动,有些这方面的社会公益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难度比较大。今天封闭式的校园教育,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知识与职业技能两个方面离社会需要更远了。

  由此,可以提出五个建议,以尽量减少下一代的“职场软蛋”现象:

  一是大力发展与鼓励青少年中自觉产生的各类帮助与服务青少年的新公益组织——科普、美学、健康、助残、多元学习、互助等等,青年组织应该积极成为协调与推动它们发展的推动力,树立青年学生、青年白领、青年蓝领中的公益标杆,用这类青少年组织带动青少年开辟具有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特色的社会融入进程;

  二是针对青年教师与青年辅导员,开展必要的社会化辅导与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管理的培训活动,这类活动应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不要退化到现在的课堂教育模式,或者教育系统自身培训的方式,争取让青年老师成为带动与支持更年轻的孩子们的积极力量;

  三是在中小学生中鼓励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社会交往,让社会服务成为孩子升学与上大学时学校选择的参考记录之一,从更低龄层面鼓励孩子的社会介入,与此同时减少在大中学生中依靠单一考试成绩给予学生的各类免试资格,增加社会参与与动手型成绩的影响力;

  四是在大中学校设立学生与学生组织可以申领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志愿服务奖学金,青年团组织应考虑设立鼓励青少年社会服务的公益基金,也鼓励社会力量建立重点帮助青少年社会化的公益基金会与公益组织,尤其鼓励年轻人参与各类青年公益组织从事公益服务;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男女择偶心理一瞥

  有这样一种说法:每天晚上十二点钟时,如果你能站在镜子前,在钟敲十二下之前,用刀完整地削好一只苹果,你就能从镜子里看到你的他(她)。  自从上帝从亚当的身体里抽出一根肋骨,造出夏娃来的时候,这世界上就出现了爱情的故事。有一首歌叫做《牵手》,“因为爱着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