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9/2021

心理学知识,被我们误解了很多年 1生命中一切的发生,都有自己的责任 2刚到这个世界,命运已定 3 你看到的并不是事实 4 你以为的解药,最终都是无效的 5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 6 你越追求某种东西,它的反面

心理学有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既关注规律,也关注主体体验,对个人而言,后者更重要一些。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或者逻辑的论证,这样做可能没太大意义。

期望引发大家的体验或者领悟,那样,才会真正的让一个人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理。

接下来,我希望你可以放松下,暂时让思维慢下来,同时留意着身体和心理感受。

 

这些心理学知识,被我们误解了很多年!

 

 

1生命中一切的发生,都有自己的责任

 

她抱怨自己的老公不愿意关心她,连一句温暖的话都没有,当她的眼神凶狠的扫过我,我感到浑身都冷,然后说话也冷冰冰的。

快递的小哥恶狠狠的拖着长调说:给,你的快递。吓得我赶紧把门关上,第一反应是看看刀在哪里。

小哥一定会觉得,这个世界特么的真不友好。生命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言、行、互动的结果,你所挑剔、批评的,也是自己创造和参与的。

要改变外境或者别人,先改变自己。

例如:妈妈挑剔孩子无能,但正是挑剔本身让孩子更加的无能。观察者或者挑剔者本身并不是独立于他所观察的事情之外。

 

2刚到这个世界,命运已定

一个人的性格,主要受先天气质和原生家庭影响,所以当一个人生下来,成长成什么样的性格、是否会成功,基本上已定。

孟子的妈妈,为了孩子的未来,三次搬家,母亲如此严谨和用心,孟子得以成就。

马西博士,30年间,跟踪了76个孩子,发现如果父母不理想,只有15%~18%的孩子能逆袭,他们30岁的时候没有心理症状,并且有更好的社会功能。

但这15%~18%的人没有遭到严重的忽视、虐待、或者抛弃,并且,他们中80%是女性,另外20%是具有双性特质的男性。

如果你不去觉察和成长自己,就落入到了命运里。

 

3 你看到的并不是事实

 

小军一直感觉这个世界很不安全…

小静很感恩这个世界…

小强觉得这个世界的人都很冷漠…

小软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的竞争…

小倪说这个世界不好也不坏…

电影罗生门里,同样一个故事,三个人有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主观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我们看到的、以为的都不是事实,而是跟随着自己见识和意识的变化,在不断变化。

 

这些心理学知识,被我们误解了很多年!

 

 

4 你以为的解药,最终都是无效的

小时候,以为住上楼房就快乐了;

高中的时候,以为考上大学,人生就解脱了;

工作的时候,以为结婚就幸福了;

还是很痛苦,觉得离婚就好了;

生命不顺利,以为某个导师指点就可以了,或者找个大师,起个名,改个运就好了。

然后发现,心不变,烦恼和痛苦都在,原封不动,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和时间再出现。

5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

 

非凡,奇葩,只是一种武装。

越是不接受自己的平凡,越是在人际交往中受挫,越感觉到脆弱,越需要武装。

就算希特勒,最后的一声枪响,也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凡,会失败,会死掉,会化成灰烬。纵然留下非凡的故事,难掩肉体凡胎缺爱的平凡本质。

马良在《坦白书》中写道:

我所有的自负都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内心的软弱,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为心中满是怀疑。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本性平凡,全看包装。

 

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凡?

认为自己“不平凡”其实是潜意识的一种保护,保护自己免受某种痛苦,所以想要接受自己的平凡,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的潜意识。

 

这些心理学知识,被我们误解了很多年!

 

 

6 你越追求某种东西,它的反面就会如影随形

 

追求善良的人,在生活中总能发现邪恶;

追求平和的人,总是难掩心中的波动;

追求阳光的人,抑郁深藏在心底;

追求坚强的人,笑容里也藏着悲伤;

追求安全的人,危险如影随形。

生命本来是完整的,有黑夜有白天,有善有恶,有粗俗和高雅,只追求一端,就像跷跷板,另外一端不小心就会翘起来,让人突然掉下去。

你越渴求财富,潜意识里(神经元的链接)在强化“缺钱”,你越渴求爱,潜意识中强化的是“缺爱”。

7 改变,需要挑战自己本性

 

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弹性。既然可以被塑造,当然也可以被改变。

当意识到责任在于自己,懂得内观自己的时候,改变就开始了。

我们的本性是追求快乐,逃避不舒服,但这样是行不通的。

改变需要挑战本性,去面对痛苦,给它空间,并从中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回报也巨大,我们逐步的感受到更多的自由,更深刻的幸福。

心灵的锻炼也和身体的锻炼一样,投入越多的时间和心思,越有收获。

成长,是我们给自己生命最好的礼物。

 

参考资料

1,《情感依附》,亨利马西

2,《自体的分析》,科胡特

3,《冥想》,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4,《精神分析诊断》,南希

5,《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博斯克

6,《六祖坛经》,惠能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