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三个缓解焦虑的小办法,今天就和你们浅浅地分享一下,当你悟透这个道理以后,你就会发现生活里那些你感觉的大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首先你要明白一点,焦虑它其实不是一个坏情绪,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绪,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第一个呢,就是学会看事实,而不是关注情绪,在非常非常焦虑害怕的那一刻,你就问问自己,我害怕的是真的会发生吗?还是只是我害怕我的像而已。如果当下那一刻你是害怕了,那你就接受自己害怕,千万不要跟自己对抗,因为我们就是害怕,我们就是害怕失去,我们就是害怕没有人被爱,这就是正常的一个情绪啊,用事实来安慰一下自己,其实你害怕的那些东西一般都是不存在的,在这个安慰自己的过程中,不要出现那种攻击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哎,你看你又矫情啦,哎呀,你怎么又想这么多啊,你看你又哭了,这种的千万不要出现情绪来了,你就让他自然而然的发出来,很多人会想着想着就想哭了,那哭的时候你就哭,任何人都有发泄情绪的权利,哭他不是一种罪。第二个呢,就是通过小目标来建立信心,不要设立太遥远的目标,比如说你今天比昨天早起了五分钟,你就鼓励自己,哇,我真的很棒,我已经比昨天进步了,又或者你跟我一样,是那种完全不运动的人,但是,你偶尔有一天你起来了,去运动了十分钟,那你就告诉自己,我从一个完全不运动的人,我可以走十分钟,我已经很棒了,就算你哪一天没有做到,没关系,我们再休息一下继续。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也帮助了我特别多,你可以渗透到每天吃饭、起床、工作的任何小细节里面。人生在世,我们真的很难避免别人对我们产生评价,都是好的,也有坏的也有,那坏的我们要怎么去避免它,一像我们呢,那其实就还是我们关注是什么,他其实并没有那么了解我,对不对,我告诉自己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理解我而已,这样子反反复复的给自己洗脑,慢慢的你就会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最后一个就是我经常也在用的,你紧张的时候可以听书,跟着那些有很多那种做冥想,放松训练的那些博主,你就跟着做就行了,当你觉得特别特别紧张的时候,你就。这样子深呼吸三次,你要知道紧张了就紧张了,我不要跟自己的紧张对着干,放松也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舒服,而不是说去对抗这个紧张,也不要在心里面的股那种批判自己的话,说你怎么这样,这样子的话连续来了,你就让他发泄出来就好了。这个建立勇气和自信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不要急,慢慢来,放下那些批判自己的话,和自己和解,抱一抱自
1 6匿名网友: 林帝浣的漫画
-
假期结束,开启接单模式。 本人资深心理咨询师,教授,法律工作者。 擅长:家庭关系,婚姻情感,职场解压,学业指导,在抑郁,强迫,双向情感方面的处理有独到之处。 欢迎新老朋友来访。
-
来访者的信任与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长程来访给了我进步的无限力量,每当来访者感觉效果良好时,我都会为之激动,来访者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在咨询的路上,我会一直努力!
-
标题:我是一个精神内耗严重的人,怎么办? 文章: 你会不会无缘无故的感到很累,不知道为什么的身心疲惫? 很多人找我倾诉,都是因为最近的日子让自己感到迷茫,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吃好睡好,无聊了刷刷视频、打打游戏、看看剧,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累又乏。 其实,这种累大多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这种行为是“精神内耗”的表现之一,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陷入过这种状态中,但有部分人不能发现自己的状态,不知道如何面对,用哪种方式能够逃离这种让自己徒增烦恼的情绪。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心理疲惫。 通俗点说就是,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小人,他们观点不同、理念不同,因此吵得不可开交,相互拉扯,一个说要,一个说不要。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理资源就会被消耗。 “精神内耗”由很多原因引起,性格因素、遇到变故、身体变化等等,但性格因素占大部分。 过度的完美主义,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要求;过度的自我怀疑,自卑心理,患得患失;过度的在意别人,揣摩别人的想法;过度的压力,不懂得怎么缓解、释放;高敏感,想太多却不敢表达。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有4种影响,影响个人的情绪、降低生活质量、降低个人自信心,透支心力、恶心循环导致心理失衡。 想摆脱精神内耗,就要锻炼自己“被讨厌的勇气”。 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学会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太把别人当回事,该拒绝就拒绝,无论是谁,都做不到人人喜欢。 不要看到别人好,就强迫自己去达到某个高度,而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去制定合适自己的目标,把目标细化,拆分成一个个能着手的行动。 如果你心里有很多话想要找人倾诉,不妨找我聊聊。
-
可以找辅导员反应情况,换个宿舍,自己要坚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深层原因我们一起探讨好吗?
-
标题:《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上)文章:小时候的我们经常哭,不分场合不看时间,肆无忌惮的用眼泪来表达我们的委屈和不满、伤心和难过。而长大后,很多人即便在高压的情况下也没有能够随意发泄的途径,什么事情都只能往心底里藏。你还记得你上一次崩溃痛哭是什么时候吗?@啾啾你上次一个人出去逛街的时候,欢喜的买到心心念念的冰淇淋,可是刚拆开就不小心掉在地上。那一瞬间,我蹲在地上哭了。@秋天爱吃板栗蛋糕上次哭是前几天,因为感冒半夜觉得很难受就突然哭了,男朋友和家人都离得很远,自己一个人窝在被子里听歌,越想哭的越凶。@iaFto努力得不到回应,不被看见的同时还被别人指责。突然觉得人生好奇怪,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谁也不想见,甚至难过到想哭也只是憋了大半天才有几滴泪水,连哭的念头都不敢有,害怕好不容易鼓起来的信心又消失殆尽。突如其来的崩溃不一定是多大的变故,一个小小不如意的瞬间,就会激发长久积累的情绪。在那些别人看起来是小题大做的事,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这根最后的稻草,到底压垮了过往多少的难过。“成年人”这三个字就像是紧箍咒一样,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你都得谨记自己是个成年人。你必须要冷静、淡定、克制,不能有情绪,这样才显得自己状态好、情商高,一个微笑的背后,是无数咽不下找不到出口的情绪。
-
标题:《其实男生也一样会对女朋友感到失望》(上)文章:“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攒够了失望我就离开。”女生在恋爱中似乎很容易感到失望,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无心说到的话,或者是一个细微的表情,然后经常抱怨着自己的男朋友做了什么让自己伤心的事情。但事实上,男生亦是同样。看起来大方乐天的粗线条生物,在某些时候,某些细节上比谁都小心眼。在恋爱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人看不到尽头的难熬,只是他们习惯隐藏情绪,选择无条件的包容、把事情都埋在心底或者换个地方发泄。昊子觉得这段关系也许就要到头了,女朋友的回应让他更加确信对方已经不想继续下去。其实之前的很多个瞬间他都有这样的感觉,只是他还不舍得放手。第一次犯的错是生气,屡教不改的错才让人失望。他说,终于在前阵子,因为这件事压垮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产生放手的念头。本来高高兴兴地和女朋友约好了要一起出门,等了几小时后看见对方还在游戏中便问对方要出门没,女朋友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我已经和别人出去吃了。昊子想生气,随口说了句:“为什么都不说呢?是不是你心里没有我这个人了?”女朋友却回答到:“吃个饭而已,你也没问我啊,至于这么说吗?”他觉得自己像是被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全然把两人的约定忘了还如此理直气壮,这样的反应真的很让人伤心难过。当最重要的那个人经常性的让自己感到失望,精疲力尽后,便对这段亲密关系本身产生质疑。
-
标题:《如何看待孩子追星现象?》(上)文章:追星,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会拥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孩子喜欢动画片里的角色,有的孩子喜欢某个行业优秀出色的人物,还有的孩子喜欢现实生活中的明星。但很多家长都会谈“星”色变,对于孩子追星的态度是一致的反对,认为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全先生平日里工作繁忙,在家与女儿相处的时间仅仅是在晚上下班后那一点时间。为了弥补女儿缺少的亲子时间,他决定周末的时候带着女儿去她想去的地方玩乐,可女儿只是一脸兴奋地希望他能够批准自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喜欢的偶像的演出现场。全先生看着女儿的房间顿时火冒三丈,里面四处贴满的明星照片,书架上堆满的明星卡片,床上衣柜里也是明星同款的玩偶和服饰......觉得女儿但凡把追星一半的心思放在学习上,考试都不会马虎,成绩也不会下降。而女儿口中的“朋友”,只是一直在粉丝群里聊天的网友,甚至素未谋面。这让他更加反感,同时增加了女儿会遇到坏人,会被教坏之类的担忧。他“教育”了女儿一番后,女儿很生气的反驳他不尊重自己,并整整一周没和他说话。他不理解女儿为什么这么沉迷追星,每每提到相关的事情情绪波动非常大。到底是因为亮丽的外表,不凡的歌艺,还是盲目随大众?偶像,谓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也指仰慕的对象,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
-
标题:《如何面对婚姻危机?》(下)文章: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越是对这段感情里的各种细节耿耿于怀,就越是在自我强调:我们彼此相爱,我不想和ta分开。其实,选择分开是让这段变质的婚姻尘埃落地,而选择妥协是给两人的未来下一个赌注,百分之五十像啊楚这样输了,剩下百分之五十则是happyending。当然,这需要背叛者的真心悔改及被背叛者的真正释怀。遭遇爱人背叛,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一直以来的感情观都会崩塌。对方的一个动作都让人觉得可以,没有安全感,心里就像缺失了一块什么东西空空的。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决定。发现对方背叛自己,先和对方进行坦诚的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对方出于什么原因做到这一步,想要的是什么东西,自己能否解决,以及之前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了。考虑自己的真实需求,到底是离开还是留下。离开需要勇气,留下亦是如此。因为一旦产生了不信任,就会有千百个瞬间让你不断猜疑,聚焦ta的举动,很有可能会继续伤害彼此的感情。你是否能接受疑心带来的折磨和痛苦?说出口的“原谅”不等于内心真正的“原谅”,真正的原谅是你终于放过了自己。出于本心的选择原谅,不再提这件事,慢慢恢复初心,后续的一切好与不好,由自己承担,敢爱敢恨。释怀就是心甘情愿地活在当下,一直逃避不肯面对问题,最后受伤的是自己。走出一蹶不振,你可以在感情中更坚定的自我成长。
-
标题:《父母总是把我当作长不大的孩子怎么办?》(上)文章: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不管是20岁,30岁,还是40岁。即使是父母,在他们的父母面前,亦同样是孩子。其实妮妮已经不小了,踏进社会工作五年多,马上要30岁了。就因为顶着一张“娃娃脸”,加上一米五不到的小个子,让她总被误以为还是个学生,难免让人有保护欲。也正是如此,她非常抵触自己被当成孩子这件事情,尤其是自家妈妈。自从大学离开家里住宿外地,妮妮慢慢就学会了独立,从不会做饭到现在入得厨房出得厅堂,从怕黑要开着灯睡觉到现在跳闸停电第一时间自己去修等等,她能做到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可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又或是日常生活的事妈妈都对她太过照顾,比如晚上出去玩要12点前回家;下雨天打雷闪电陪她睡觉;工作要离家近;找对象要先给家人过目;在外人面前喊她小孩;不敲门就进房间看她在做什么等行为,都让妮妮觉得自己不被尊重,经常情绪来了忍不住和妈妈发生争吵,想要逃离。从幼年期到青春期再到成年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变得独立,也渐渐想要脱离父母的“照顾”。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小孩”这个词语一般指年纪较小的孩子或者用来形容别人天真烂漫、美好的样子。同时,也有一些不懂事、稍显无知、没有话事权、不够独立的形容。所以在我们长大后,再次被当作“小孩”会觉得自己是在被“否定”,更渴望得到大人的认可,能够拥有作为成年人的想法、行动和选择。
-
标题:《我们为什么既期待改变,又害怕改变?》(下)文章:改变,指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改换,更动,是对现状的不满,在当下通过学习做出调整和变化,使在未来实现想要的结果。说白了,当我们期待做出改变时,其实是对自己的现状心存不满,甚至存在着厌恶自己、否定自己、质疑自己的情绪,渴望在改变后,能够实现理想自我。那么我们为什么既期待改变,又害怕改变呢?人总是容易屈服于恐惧,而改变都会伴随着恐惧,因为谁也无法确定“改变”的结果是好是坏。对于未知和不确定的东西,越是去怀疑,越是不敢去选择。害怕改变,是无法掌控的恐慌感,还是在此过程中无法承受痛苦导致自己会放弃,不妨剖析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内心害怕的是什么。其一,害怕事情本身比如有的人害怕黑暗,习惯性的晚上睡觉不关灯。即使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习惯,刚关灯看着一片漆黑,就开始恐惧选择逃避,下次再试。这种改变会触碰到我们最深层的安全感,要放弃现有的应对行为,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其二,害怕事情带来不利影响有时候害怕改变是因为对某一种身份有认同感,害怕改变失去原来所拥有的的背后的价值。怕自己不够本事会输,承受不起变得更糟糕的后果,甚至在接二连三的受挫后,失去了信心和动力。没有人能一步登天,改变也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积累,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调整改动。试着为自己设定一个现实的目标,在能力范围内勇敢踏出尝试的第一步,也许你会发现结果并没有想得那样坏。在那之前,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