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太快了,快得就像从手指缝里流淌的水。
去年春节的“年味”还没从大人小孩的记忆里消失,喜庆的情形还在脑海里转着圈翻腾,今年的春节又要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牵手。说实话,这些年的春节,听没听说的新鲜事让你瞠目,见没见过的情景让你惊魂失色,人们像是攒足了劲,楞要变着法把个春节过出新花样来。
这是多年前不敢想的事,更是想做,做不到的事。日子过好了,中国人的春节也就火红了。
闹新春,人人乐。如果这个时候有谁还想着“忆苦思甜”、“革命传统”、“人生理想”教育,肯定遭遇的是唇枪舌剑的攻击,不免被人们视为喜庆氛围中败兴的一类。于是,没人想在这些天说些个“自讨没趣”的话,做些个招人不快的事。如果一定要逆道而行,依着现在指责人的话说———脑子进水了。
不说不做是不是就不想了呢?就像是“天要刮风,小孩子要喊娘”一样,怕是不太可能,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人。只不过,这些人把有可能扫人兴致的话揣在心里,独自一人细细品味罢了。因为,每年的春节,每个过春节的人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过法,都会历经与众不同的事,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所过的“特殊”春节。所有这些,随着岁月的冲刷、沉积,慢慢演变成一串只有自个能解读的“故事”。
是故事,就该说给人听,况且有些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有些故事本身就蕴涵着人生的哲理,有些故事本身就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所以,在汉语词汇中就有了“温故知新”一词。
既是如此,我们大可不必避讳。
家人饭后茶余,触景生情之时,说说三十年前一家人过年物质匮乏的苦涩,让后来的人知道三十年后春节餐桌上的丰富多彩,感念中国经济发展快了好,老百姓得实惠多;
在给自己添置新衣时,听老一辈人念叨念叨他们年轻时的穿戴,那个年代家里摆放的物件,以便让现在的新人知道日子好了,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更不能因怕遭人耻笑,而不去秉承好传统;
朋友相聚,感叹孩子教育时,不妨漫言节日里是怎样把孩子从餐桌,从摆放五颜六色商品的超市,带到书城游走一番,尽情领略遨游知识海洋的情趣,使孩子知晓,没有文化的国家会是一个苍白无力的国家,没有知识的民族,是一个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同事聚会,品茗之间畅谈人生时,可以说说自己走访贫困户的感慨,在和贫困户的交往中,看清了个人的打拼不完全是为了生活安逸,在和贫困户的情感交融中,看淡了个人的“喜怒哀乐”,和生命的全部意义不只是围着“自我”这个轴心旋转;
……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那个时候,我21岁,宇24岁,我们交往已经有几个月了,大家感觉也很好,几乎话不谈。宇很细心,很关心我,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很安心。 在父母眼里,我们是一对友好的情侣,他总是迁就我,处处为我着想,而私底下,我们却从未牵过手。他的性格并不怎么内向含蓄,有时候还会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