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校漂族”的坚守理由
“其实我的就业要求也不高,只要是一般的事业机关就好了。可是没想到好单位根本看不上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没办法,只好在学校里继续准备一年咯”,回忆起当初选择继续在学校里“漂”的原因,柯柯露出了一丝苦笑。
为了得到心仪的好工作,在同伴们纷纷离开学校后,柯柯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校园生活——“研漂”。努力奋战考研的生活异常单调辛苦,原本和自己熟悉的人都不在校园里了,即使走在熟悉的校园里也排解不了内心的寂寞。为了节省开销,柯柯选择了偷偷租住青教公寓的床位,月租金300元,再加上生活费和各类考研辅导班的钱,一个月也近1000元。“都是父母在支持,有时觉得挺不好受的。周围同学都挣钱养家了,我还要继续伸手向家里要钱……”面对父母期待的眼神,柯柯心理也不大好受。
“住在学校附近,不仅便于获得各种考研的学习资料、培训信息等,而且学校自习室才是真正安心学习的地方。”每天,日子还是和读书时一样过。只是没有了上课铃声的催促和老师的教导。柯柯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早晨七点起床,吃完早饭开始看专业课书;十二点吃午饭,吃完午休一小时后做英语背政治;晚上吃完饭,到学校转一圈,回来后接着做数学,晚11点多睡觉,周而复始。除了上辅导班、偶尔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进学校蹭听一些课,柯柯都待在专门的考研教室里学习、做题,很少跟外界联系。一日三餐,当然是在食堂里解决了,偶尔也会和同学外出改善下伙食,但是很少。总之,能节省的地方就要节省。
“漂”有实惠,支出可减半
老家在山东的小刚原计划在江浙沪地区找份心仪的工作。岂料赶了好几次招聘会一无所获,家里寄来的钱花得差不多了。毕业前夕,他急忙与学校附近的一家公司签了约,总算找到“归宿”。但他坦言这与预想中的收入相差太大,而在公司又是“人生地不熟”,每月至少600块的房租更让他对公司宿舍望而却步。所以工作了近三个月的他仍然会回学校找地方“蹭住”。他苦笑:“能在学校生活也不错。回到学校,我就能忘记很多不开心的事。”当记者问到床铺已经被另行安排该怎么办?小刚答道:“不是还有同学的宿舍可以进退嘛,我已经瞄上了在研究生 公寓的床位,他们不少人都不在学校住,只要搞好关系就好了。”
据了解,“漂”在学校的确有其实惠之处。按照普通高校的标准,一个学生在学校每天1元左右的水电和上网费用、十来元的伙食费,一个月总计最多400元。而出外租房加水电、伙食费,一月下来费用至少也要七八百元。两相比较,对于收入微薄的新工作者来说当然愿意“漂”在学校里不走了。
“校漂族”心理上未“断乳”
越来越壮大的待业大军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校漂族”。但是,存在的是否就一定是合理的?到底“校漂族”该不该选择“漂”?
记者采访发现,“校漂族”主要包括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派”;以及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离校的“围城边缘派”等群体。而“校漂族”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个:家庭资助和自己工作的积蓄。
有关教育专家对此认为,“校漂族”心理层面上可能还未完全“断乳”,他们进入社会后一时不太适应,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依靠。
(实习编辑 陈奕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