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杨东欣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吉林省心理协会会员,吉林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白山市医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白山市公安局兼职心理教官,白山市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学术部长。
今日本报邀请杨东欣老师,分享考前心理小常识,帮助考生应战高考。
杨东欣老师表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因此,考生和家长应该在考试前学会调整考前的心理状态,学着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应激,应激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应激是一个过程:应激源(考试)-→个体(考生)-→应激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从以上展示的应激过程中可以看出,应激源如考试是通过考生个体产生影响,从而使考生出现不同的考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那么我们就有信心通过个体科学、正确的心理调适来对待高考。
最常见的考前心理问题是考试焦虑。国内外的多年经验表明,一定的考前焦虑有益于考生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因为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会轻度兴奋、思维活跃,所以考生及家长对一定的考前焦虑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放松心态,从容面对考试。
考前树立自信勿焦虑
过度的考前焦虑多由考生或家长对考试的错误认知引起,如果考生过度紧张焦虑,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消除:
1、引导考生正确认识高考目的。高考的目的是大面积地选拔人才,绝不是为了出难题、偏题、怪题来做一场学术研究,选拔天才。因此,只要我们平时认真学习、准备了,考试中一定会发挥出你真正的水平,高考并不神秘。
2、增强自信。自信心是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动力源泉。焦虑的考生多是对自己分析认识不足,不够自信,但往往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因此,考生家长要帮助考生增加自信心,考生也要自我鼓励,告诉自己考试没问题。
3、正视考前压力。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压力本身并不可怕,很多时候,人就是因为有压力而使自己的能力超常发挥。重要的是如何把压力调整到适度。
4、保证睡眠,精神应考。高考前夕,考生应放下心中所想,自然入眠。
()小编温馨提示:焦虑的考生多是对自己分析认识不足,不够自信,但往往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因此,考生家长要帮助考生增加自信心,考生也要自我鼓励,告诉自己考试没问题。
(编辑:谭明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那么,怎样克服猜疑心理呢?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正想猜疑或已陷入猜疑时,可暗示自己:他们这样做是为我好,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