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

重性抑郁症

2015-02-02
996 0

重性抑郁症,也被称为临床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单向抑郁,是一种精神疾病。这种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现是:患者陷于抑郁的情感状态,自尊心降低,对以往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抑郁症”这个词通常是指重性抑郁障碍,但有时也被用来称呼其他抑郁性障碍,在研究和诊治中常使用“重性抑郁障碍”这个相对较精确的词汇。重性抑郁障碍是一种对患者的家庭、工作、学习、日常饮食与睡眠等身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失能状况。在美国,大约3.4%的患者自杀。在所有自杀者中,有60%的人患有重性抑郁障碍或者其他心理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对症状的主观叙述、亲友对患者行为的描述和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检测。没有实验室测试可以用来直接诊断重性抑郁障碍,但是医生通常要求患者做一些身体检查以排除会引起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重性抑郁障碍最常在30至40岁发作,在50至60岁之间达到另一发病高峰。据报道,女性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但男性患者自杀率更高。

多数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社区中接受抗抑郁药治疗,一些患者还接受心理治疗或咨询。对于自我忽视或者有严重自残或伤害他人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疗。有极少部分患者必须在短效全身麻醉下接受电痉挛疗法。重性抑郁障碍的病程可长可短,可以只发作一次并持续几个月,也可能反复发作并持续一生。患者的预期寿命较健康人短,部分原因是患者对生理疾病的易感性增大。患者或曾经患有重性抑郁障碍的人可能会遭受社会的歧视。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抑郁症的本质与病因的理解一直在不断加深,遗憾的是,人们对抑郁症的许多方面依然缺乏充分的理解。对于抑郁症的本质与病因,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生物学的观点。心理治疗主要基于人格、人际关系和学习的相关理论。大多数生物学理论则关注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这类大脑中原有的、用来协助神经元间信息传导的物质,这类物质与抑郁症有关,大多数抗抑郁药物至少会增加一种神经递质的活动水平。

症状和体征

重性抑郁障碍是一种对患者家庭、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日常饮食与睡眠,以及其他身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疾病。它对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与糖尿病等慢性生理疾病相提并论。

重性抑郁发作的最典型的症状包括:患者长期处于极其抑郁的情感状态中,对以前感到有趣的活动失去兴趣,认为自己的人生无价值、极度的罪恶感、懊悔感、无助感、绝望感和自暴自弃。有时患者会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忧郁型和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还表现出回避社交场合和社交活动、性冲动减退、有自杀念头或反复想到死亡等症状。失眠也是一种常见症状,早醒最为常见,有时也会有嗜睡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没有食欲、体重降低也是常见症状,但是偶尔也有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的情况。患者还可能会感到一些生理方面的症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患者可能会有疲劳、头痛和肠胃问题发生,。患者的亲友还可能会注意到患者躁动不安或无精打采。

病因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抑郁症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另一种理论——素质-应激模式则认为抑郁症是患者的既有易感性(素质)被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激活。患者的这种易感性可以是由于遗传所造成的,从而涉及到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或者是一种图式,患者在儿时通过学习所得到的特定认知模式。以上这两种互动模式都得到了实验的支持。例如,新西兰的研究人员采用预测法研究抑郁症。实验中研究人员长时间跟踪一群原本健康的人,并记录与抑郁症有关的情况。最终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人体内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影响到人们是否在应对应激事件时持续体验到抑郁。他们特别指出:抑郁症更容易发生在有一个或二个5-羟色胺转运体的短等位基因的人身上。

抑郁症在大众文化中

时至今日,无论是同一文化中还是不同文化间,人们对抑郁症仍然有很多不同理解。正如某杂志的评论:“因为缺少科学上的确定性,关于抑郁症的争论变成了语言上的争论:‘疾病’、‘障碍’还是‘心理状态’,我们对它的称呼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它的看法、诊断和治疗。”不同文化对严重抑郁有不同的观点。有些文化把抑郁症看成是一种需要专业的个性化治疗的疾病,有些则把它当成是社会或道德问题或是人体化学物质不平衡,还有一些则认为抑郁症是对压力的不同理解的反应,这种反应会造成无力感和情感上的挣扎。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