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敏感“玻璃心”,怎么玩转职场?
最近热播的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尴尬事件”:朱一暄上班时给搭档何旻哲带了一杯咖啡,而赵南希误会自己也有,一下子令双方陷入尴尬之中......虽然嘴上说着“没关系,我不用”,但赵南希还是难掩失落,默默地垂下了头。
作为淘汰赛后的替补成员进入律所的赵南希,一直内心有所担忧,害怕自己是一个新的“融入者”,跟其他人相处不融洽、很难融入这个集体。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赵南希很是手无足措,在与梁律师交谈过程中一度落泪:“可能我太敏感了,对于大家的一举一动过于在意了......”“我越想调整就越发现,这太难了......”
职场中,很多过度敏感的人对类似情况都打呼感同身受:
上司随口说的一句重话、稍微严肃点的一个眼神,我能在心里做几十遍阅读理解,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吗?是不是对我的印象变差了?
害怕被同事孤立,即使自己没犯什么错误,也主动背锅一起认错。
看到同事一起聚餐的朋友圈,会反复思考为什么没有叫自己?是因为得罪他们了吗?
过度敏感的人就好像含羞草一样,一遇到外界的刺激,便立刻收缩、封闭。很多职场人士因此而找不到工作,或者一份工作很难坚持长久,甚至事业衰落、失败。
职场中,适度的敏感可以有效提升工作能力,但过度敏感“玻璃心”,很容易成为职业生涯中的“拦路虎”。因为一旦过度敏感,势必会消耗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没有意义的过度内耗中,而不是全力以赴的投入在工作中。
这个时候,你需要“钝感力”来调和你的职场状态。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作品《钝感力》一书中提出来的,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心理学中,“钝感”与“敏感”意思相对。“敏感”指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钝感”则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的活动速率。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黄帝内经中有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意思是,从前有位轩辕黄帝,生下来就很聪明伶俐,年龄还很小时就善于言辞,幼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后,忠厚诚实、思维敏捷,成年以后,功德毕具,登了天子职位。
这里的“长而敦敏”也可以理解为“钝感力”,即虽然外表长得质朴甚至给人迟钝、木讷的印象,但内心却十分聪慧、不轻易气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例如《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虽然看起来有些木讷、有些呆呆的,甚至经常被欺负、嘲讽,却坚持捡石头修路,还别出心裁的摆出好看的图案。在钢七连没有因为自己训练水平低而一蹶不振,相反的,选择刻苦训练,不在乎周遭的排挤、讽刺。最终,就是凭借着这股“钝感力”才能经过层层选拨,成为“兵王”。
再如《平凡的荣耀》中的孙弈秋,初入职场的小白,学历普通,没有任何经验,从领导的排斥,到同事的鄙视,他都默默的忍耐,细心学习。不抱怨,不埋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借助这份“钝感力”,虽然有过一番挣扎但最后都能战胜自己,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地得到同事们的肯定和支持,最终成为老板信任的、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成熟员工。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一种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帮助我们玩转职场的重要手段和大智慧。
察觉到自己在职场中过度敏感时,不妨想想许三多、孙弈秋,周遭越是黑暗越是趋向光明,不妨“迟钝”些,踏实的埋头工作。比起外界杂音,更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只关心有没有实现目标,其余的没那么在乎。
就像黎戈在《私语书》描绘的:“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的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
最后,附上渡边淳一钝感力的五项铁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如果你正因过度敏感而深受困扰,不妨培养一下自己的“钝感力”,让自己对外界的纷扰形成一定的屏障,别因一些不必要的琐事打扰了本心。如果自我调适不好,欢迎联系我。愿大家都可以开心玩转职场,开心工作、升职、加薪。
更多职场、人际、心理问题,欢迎联系我为你答疑解惑,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