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015-04-13
922 2

1. 父母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社会角色 👨‍👩‍👧‍👦

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知识的启蒙者、言行的示范者、知心朋友、心理保健师、称职的指导者。

2. 孩子在变,我们也要变——心理定势 🔄

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需求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父母这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积极适应孩子的新变化,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3. 分数不是一切——晕环效应 📊

父母不应把分数作为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而要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孩子。

4. 家庭教育不能自相矛盾——手表定理 ⏱️

首先,要处理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协调教育。

其次,要正确处理家庭内部的关系,形成协调一致的家庭教育合力。

5. 教育要接收孩子的反馈——反馈效应 🔄

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反馈。互动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诊断性反馈。

2.效应性反馈。

3.巩固强化性反馈。

4.延续或补充性反馈。

6. 重视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首因效应 ✨

孩子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会给今后的生活打下烙印。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给他打下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或者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

7. 合适的氛围有助于教育——氛围效应 🏡

父母在教导孩子时,要注意营造符合教育内容的氛围,平时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首先,父母不应该让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硝烟弥漫"的战场;父母还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父母还可以开展健康有益的家庭文化活动,使一家人共度温馨愉快的娱乐休闲时光。

77. 提防孩子产生自毁倾向——自杀的心理规律 ⚠️

自杀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发生。父母平时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死观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学会处理孩子的心理危机。

1. 父母平时就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 父母还要学会进行危机干预。

3. 父母还要重视对孩子进行生死观的教育。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2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