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嘴硬?
一只狐狸在觅食,突然,它看到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不远的藤蔓上,狐狸口水直流,“一定很好吃”,它心想。狐狸尝试着爬到树上摘葡萄,可惜每次都滑回地面。狐狸精疲力竭地跑开了,一边跑一边安慰自己:“我敢打赌,这葡萄根本就没熟!”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这只狐狸吧?
01
狐狸想要的东西没得到。
它好像受伤了,伤在心里。
想要而不可得,因此痛苦?
不不不,当然不仅是因为东西没得到。更重要的是,狐狸的自尊被打击了。
“好吧,没得到葡萄,我承认。但这可不是我的错。”
与狐狸相似,人类在意识到自己行动失败或者误判了局势之后,都会下意识地想为自己开脱。
02
其实这有关于“认知失调理论”
人类是一种特别需要内在和谐的物种。内心世界和谐一致,人格就稳定,就有安全感。
而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矛盾信念、观点、价值观,或者做出有违自己信念、观点、价值观的行为,又或者碰到与现有信念、观点、价值观相矛盾的信息,特别是自我概念(诚实、能力、价值等)受到威胁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负面情绪。这种内心信息相互冲突的现象就是“认知失调”。
例如,“吸烟有害健康,只有傻瓜才这么做,我不是傻瓜,所以我不会吸烟”与“吸烟让我高兴,我想要吸烟”就是一对难以相容的需求。如果让自己高兴(吸烟)就必须承认我是傻瓜(吸烟是傻瓜),如果我不是傻瓜(不吸烟)就不能让自己高兴。那我如果又想要让自己高兴(吸烟)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傻瓜(不吸烟)呢?这就出现了冲突,也就是“认知失调”。
理性上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吸烟者,最理性的办法就是停止吸烟,放弃吸烟带来的生理满足。但更多人采用的则是改变自己的认知:相信吸烟并没有那么危险,或者,吸烟可以预防肺炎。因为看起来,改变认知是更省力的方法。
所以“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不只态度可以影响行为,有时行为也是可以改变态度的。
03
经常有来访告诉我说,他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有时候,明明感到愤怒,但周围人说,你就是玻璃心,你太小气了,这样下去会没朋友。
然后,“失调”出现了。
明明愤怒,明明委屈,但却不敢表达。因为愤怒是不对的,甚至连有愤怒的情绪都是不对的,是小家子气,是不被喜欢。
所以愤怒要被压抑,负面的情绪是原罪,只能开心.
“哦哦,还记得煤气灯效应吗?”
一个人通过扭曲现实,使另一人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以实现对他的操控……
我们对一个人的感情越深,就越相信他,就越难分辨对方的态度有多少是有害的,有多少是有益的。
“我们依恋的人有时也会害了我们”,这对谁都难以接受。
吞下与真实感受有巨大差异的外来评价,会让一个人的内在越来越分裂,越来越不确定。
结果只有两个:彻底的压抑自我永远的依附他人,或者,长久地活在失调的痛苦中承受折磨。
04 怎么办
要想克服“认知失调”带来的负面影响,底线是必须承认错误认知的存在。而一个人在情感、金钱、道义、责任方面所冒的风险越高,其结果越是难以改变,承认错误认知的难度也就越大.
但不管怎样,承受短暂的痛苦,面对真相,以获得长期的益处,仍然是值得的。
保持成长性状态而非防御性状态,是每一个渴望成为自己的人都需要做到的事情。
1、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觉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防御和失调习惯。
2、认识到做一些愚蠢、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情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愚蠢的、不道德的或残忍的人;一次欺骗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就是个“骗子”,除非我不断为自己辩护。
3、通过培育强大的自我和现实检验能力来识别冲突信息。
4、不被“面子”所左右,理解并接受承认错误是勇敢且值得尊重的。
5、基于现实而不是周围人的评价评估自己。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