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
三个令人警醒的真相
2023-08-12
2305
5
作者 | 刘娜(闲时花开)
我本以为,暑假最需要看管的是孩子,谁知道,频频出事的却是家长。
7月15日,山西太原。
一女子因家庭矛盾,穿着睡衣,披头散发地光脚站在阳台上,要往下跳。
家人报警后,消防员及时赶到,对欲轻生的女子展开营救。
见有人来救自己,女子反而来劲了,真的要跳下去。
就在她即将跳下去的瞬间,营救的两名消防员,一个果断迅猛地拽住她的胳膊,任凭她挂在窗户上不停蹬腿也不放手,另一个立即迅速翻窗,一个标准的公主抱,把她抱了上来。
这个新闻的画面很短,只有短短10多秒。
但,在这10多秒里,一直有个孩子从头到尾都在哭喊,且重复着一句话:
“妈妈,你快回来!妈妈,你快回来!妈妈,你快回来好吗……”
从稚嫩的哭喊声中,能听出来,这个孩子最多六七岁。
六七岁的孩子,目睹了家中大人之间的战争,目睹了妈妈情绪崩溃的跳楼,也目睹了消防员的及时营救。
这会在他内心产生怎样的震动与影响?
无独有偶。
7月8日,河南焦作。
一男子因为家庭矛盾,欲从顶楼窗户跳下去轻生。
迅速赶来的消防员,有的在顶楼窗口营救,有的在次顶楼窗口拿着梯子,撑住跳楼男子。
绝望的男子死活不愿上去,就要往下跳。
画面里也传来一个孩子的持续的哭喊声:“爸!我求你了!爸,我求你了!爸,我求你了……”
在孩子的阵阵哀求声中,男子犹豫了一下,旋即被消防员拽进了窗户。
辛苦消防员了。
原来,这个夏天,需要营救的家庭暗火,比真实发生的明火,还要多。
辛苦孩子们了。
因为,这个暑假,一言不合就跳楼的父母,比冲动无知的少年,还让人上火。
跳楼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我们都知道:
疫情结束后的这大半年,比疫情蔓延的那三年,日子还难过。
因为一场灾难发生时,我们在恐惧中仍心怀期待。
而一场灾难结束后,它持久又可怖的影响,才逐渐显现,且无比精准具体砸到我们每个人头上。
世道艰难时,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要养娃的成年人,会变得很脆弱。
夫妻家的一场争吵,家人间的一场苛责,家庭里的一场误会,都足以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但是,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看到这篇文字,如果你为人父母,如果你家里有尚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你也是身心俱惫的养育者和打工人,我愿意和你敞开心扉,谈谈这样3个真相——
◎第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关口。
“我们这代人太难了。”
这是极具共情但又未免矫情的一句话。
因为,如果你把目光放远一点,不用说太远,仅仅以我们的父辈为例,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真相:
不是我们这代人太难,而是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关口。
我们的父辈,多生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
他们那代人,历经了战争、贫穷、饥荒、动荡、下岗,以及剧烈的社会变革。
如果,他们在任何一个艰难的关口,选择了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就没有后来的我们,奢谈我们的今天。
恰恰是他们像《过昭关》里的爷爷那样,坚信并做到了“关关难过,关关过;日日难过,日日过”,我们才拥有了迅猛发展、机会遍地、盛世繁华的过往二三十年。
如今,到我们这些70后、80后、90后、00后,开始闯关的时刻了——不管你承不承认,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已过,接下来是缓慢前行的爬坡时代。
我们要从父辈那里,接过来坚韧、朴素、稳重和相信,还有为了子孙后代必须承受的隐忍和伤痛,尽力闯关,习得勇敢。
而不是绝望、浮躁、戾气和消极。
还有一言不合就用跳楼轻生,给孩子留下一生阴影的极端。
在缓慢爬坡的世道里,当个沉实的建设者,是我们这代父母的修行,也是我们对父辈精神的传承。
◎第二,孩子绝大部分问题,都来自匮乏性养育。
在《心理抚养》这本书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这样写道:
父母的态度和言传身教的示范,是养育的本质。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
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把所有问题都当作成长礼物的理智者和勇敢者,那你就要修行自己,遇到问题和纷争,思辨看待,理性对待,视角广阔,方法得当。
而不是,一言不合就自杀。
你要知道,原生家庭的真相之一:
父母最极端最可怖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深。
因为,父母越极端越可怖的行为,对孩子的记忆干扰,越持久。
直至最后,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父母的翻版或反面。
就像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要么成为暴力的沿袭者,要么成为懦弱的被欺者。
父母遇到家庭纠纷,用跳楼自杀,伤害自己,威逼对方。
目睹父母极端行为的孩子,就会在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中,渐渐成为一个情绪不稳、患得患失、性格极端的人。
有些孩子为什么自信满满、优秀闪光、性格稳定,因为父母给了他治愈性的养育。
而有些孩子为什么诚惶诚恐、自卑胆怯、性格糟糕,因为父母给了他匮乏性的养育。
人格始于遗传,成于养育。
孩子源于父母,成于修行。
◎第三,每个漫长的假期,都是关系最好的治愈。
我知道,很多父母其实很怕过暑假。
特别是“搬起砖头无法陪你,放下砖头无法养你”的社畜父母,既要上班又要管娃,没法分身,特别焦虑。
但,换个思路看:
漫长的假期,恰恰是我们把自己的问题和脆弱,如实如是暴露给孩子的时候。
也是发现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难题,并陪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时候。
不管是夫妻关系也好,家庭纷争也好,并不是一味的隐忍和隐瞒就好。
我们走出“忍”或“作”的剧情,活在“选择”和“接受”的真相里,并用温和的方法,告诉孩子真相,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同时,在捋顺自己后,我们靠近孩子,守望孩子的健康和心理,日常和习惯,用耐心和方法,路径和成长,陪孩子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孩子养成自我赋能的习惯。
孩子为什么要放寒暑假呢?
因为孩子需要回到父母身旁,得到肉身和心理的治愈与抚养。
就像朋友圈里,我们那些没空请假带孩子出游,也没钱陪孩子看世界的朋友们,仅仅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孩子做可口的一日三餐,给孩子说温暖贴心的话语,带孩子看夏日的朝阳晚霞……
在一餐一饭的温暖,一日一夜的陪伴中,给孩子由衷肯定和温暖拥抱。
他们就是最好的父母。
他们值得拥有最好的孩子。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我本以为,暑假最需要看管的是孩子,谁知道,频频出事的却是家长。
7月15日,山西太原。
一女子因家庭矛盾,穿着睡衣,披头散发地光脚站在阳台上,要往下跳。
家人报警后,消防员及时赶到,对欲轻生的女子展开营救。
见有人来救自己,女子反而来劲了,真的要跳下去。
就在她即将跳下去的瞬间,营救的两名消防员,一个果断迅猛地拽住她的胳膊,任凭她挂在窗户上不停蹬腿也不放手,另一个立即迅速翻窗,一个标准的公主抱,把她抱了上来。
这个新闻的画面很短,只有短短10多秒。
但,在这10多秒里,一直有个孩子从头到尾都在哭喊,且重复着一句话:
“妈妈,你快回来!妈妈,你快回来!妈妈,你快回来好吗……”
从稚嫩的哭喊声中,能听出来,这个孩子最多六七岁。
六七岁的孩子,目睹了家中大人之间的战争,目睹了妈妈情绪崩溃的跳楼,也目睹了消防员的及时营救。
这会在他内心产生怎样的震动与影响?
无独有偶。
7月8日,河南焦作。
一男子因为家庭矛盾,欲从顶楼窗户跳下去轻生。
迅速赶来的消防员,有的在顶楼窗口营救,有的在次顶楼窗口拿着梯子,撑住跳楼男子。
绝望的男子死活不愿上去,就要往下跳。
画面里也传来一个孩子的持续的哭喊声:“爸!我求你了!爸,我求你了!爸,我求你了……”
在孩子的阵阵哀求声中,男子犹豫了一下,旋即被消防员拽进了窗户。
辛苦消防员了。
原来,这个夏天,需要营救的家庭暗火,比真实发生的明火,还要多。
辛苦孩子们了。
因为,这个暑假,一言不合就跳楼的父母,比冲动无知的少年,还让人上火。
跳楼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我们都知道:
疫情结束后的这大半年,比疫情蔓延的那三年,日子还难过。
因为一场灾难发生时,我们在恐惧中仍心怀期待。
而一场灾难结束后,它持久又可怖的影响,才逐渐显现,且无比精准具体砸到我们每个人头上。
世道艰难时,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要养娃的成年人,会变得很脆弱。
夫妻家的一场争吵,家人间的一场苛责,家庭里的一场误会,都足以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但是,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看到这篇文字,如果你为人父母,如果你家里有尚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你也是身心俱惫的养育者和打工人,我愿意和你敞开心扉,谈谈这样3个真相——
◎第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关口。
“我们这代人太难了。”
这是极具共情但又未免矫情的一句话。
因为,如果你把目光放远一点,不用说太远,仅仅以我们的父辈为例,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真相:
不是我们这代人太难,而是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关口。
我们的父辈,多生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
他们那代人,历经了战争、贫穷、饥荒、动荡、下岗,以及剧烈的社会变革。
如果,他们在任何一个艰难的关口,选择了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就没有后来的我们,奢谈我们的今天。
恰恰是他们像《过昭关》里的爷爷那样,坚信并做到了“关关难过,关关过;日日难过,日日过”,我们才拥有了迅猛发展、机会遍地、盛世繁华的过往二三十年。
如今,到我们这些70后、80后、90后、00后,开始闯关的时刻了——不管你承不承认,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已过,接下来是缓慢前行的爬坡时代。
我们要从父辈那里,接过来坚韧、朴素、稳重和相信,还有为了子孙后代必须承受的隐忍和伤痛,尽力闯关,习得勇敢。
而不是绝望、浮躁、戾气和消极。
还有一言不合就用跳楼轻生,给孩子留下一生阴影的极端。
在缓慢爬坡的世道里,当个沉实的建设者,是我们这代父母的修行,也是我们对父辈精神的传承。
◎第二,孩子绝大部分问题,都来自匮乏性养育。
在《心理抚养》这本书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这样写道:
父母的态度和言传身教的示范,是养育的本质。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
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把所有问题都当作成长礼物的理智者和勇敢者,那你就要修行自己,遇到问题和纷争,思辨看待,理性对待,视角广阔,方法得当。
而不是,一言不合就自杀。
你要知道,原生家庭的真相之一:
父母最极端最可怖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深。
因为,父母越极端越可怖的行为,对孩子的记忆干扰,越持久。
直至最后,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父母的翻版或反面。
就像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要么成为暴力的沿袭者,要么成为懦弱的被欺者。
父母遇到家庭纠纷,用跳楼自杀,伤害自己,威逼对方。
目睹父母极端行为的孩子,就会在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中,渐渐成为一个情绪不稳、患得患失、性格极端的人。
有些孩子为什么自信满满、优秀闪光、性格稳定,因为父母给了他治愈性的养育。
而有些孩子为什么诚惶诚恐、自卑胆怯、性格糟糕,因为父母给了他匮乏性的养育。
人格始于遗传,成于养育。
孩子源于父母,成于修行。
◎第三,每个漫长的假期,都是关系最好的治愈。
我知道,很多父母其实很怕过暑假。
特别是“搬起砖头无法陪你,放下砖头无法养你”的社畜父母,既要上班又要管娃,没法分身,特别焦虑。
但,换个思路看:
漫长的假期,恰恰是我们把自己的问题和脆弱,如实如是暴露给孩子的时候。
也是发现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难题,并陪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时候。
不管是夫妻关系也好,家庭纷争也好,并不是一味的隐忍和隐瞒就好。
我们走出“忍”或“作”的剧情,活在“选择”和“接受”的真相里,并用温和的方法,告诉孩子真相,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同时,在捋顺自己后,我们靠近孩子,守望孩子的健康和心理,日常和习惯,用耐心和方法,路径和成长,陪孩子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孩子养成自我赋能的习惯。
孩子为什么要放寒暑假呢?
因为孩子需要回到父母身旁,得到肉身和心理的治愈与抚养。
就像朋友圈里,我们那些没空请假带孩子出游,也没钱陪孩子看世界的朋友们,仅仅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孩子做可口的一日三餐,给孩子说温暖贴心的话语,带孩子看夏日的朝阳晚霞……
在一餐一饭的温暖,一日一夜的陪伴中,给孩子由衷肯定和温暖拥抱。
他们就是最好的父母。
他们值得拥有最好的孩子。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5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在不健全家庭长大的“孩子”,如何走出阴霾?
刘建军
1094 11
奥运冠军不内耗——看优秀的人如何处理压力和困扰
刘建军
2407 7
再谈“抑郁”以及诊疗之“疑病从无”
刘建军
304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