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原创
除了是妈妈,你还是谁
2024-03-27
1110
2
来访的困惑:我为女儿着想,满心满眼都是她,她却很烦我。
咨询师的理解:妈妈很委屈,自己的付出没有被接受、被感恩,却被嫌弃和拒绝。
我想,除非在婴儿早期,满心满眼都是孩子的妈妈可能说明了以下几点:
1、你的眼里没有自己
我猜想这是你的成长轨迹:在学生时代是父母眼里的乖女儿,婚后是丈夫贤惠的妻子,生孩子之后妈妈的角色便牢牢焊在了身上。被需要带来价值感,女儿的成长带来成就感,而忙碌充实着每天的生活。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她会开始关闭房门,甚至逐渐关闭心门,因为她要尝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时妈妈会不习惯、担忧,体现在行为上可能就是侵入式的关心,而这,会加剧孩子的拒绝,从而变成冲突。
从2岁开始,孩子对妈妈的需求就在递减。而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心里已经内化了一个妈妈,妈妈的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已经影响了她十几年,在成为大人的过程中,她需要的是一个能和她平等相处的另一个独立的、有边界的、尊重她的人。
从妈妈的角度,感到自己不再被需要,会很落寞。
你忘记了,其实除了是妈妈的角色,你还是你自己。你是谁,你如何看待自己,你的价值是什么,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终究还是要去面对。
2、你不信任孩子
如果身边一直需要有一个妈妈,说明你的心里是不相信孩子的。她没有你的叮嘱就做不好事情,没有你的出谋划策就不知如何应对困难。你的不信任孩子会感受得到,甚至照单全收,就变成你所担忧的样子。
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尝试、调整的过程,一个总是在教导的妈妈其实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空间。
当你不信任孩子的时候,可能也说明你对自己是不信任的,不满意的。你对于不确定的世界是恐惧的。
3、你希望别人来关爱自己
一个渴望被关注的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通过关注别人来间接获得。心理学上叫反向形成。我们的文化倡导奉献、付出, 很难直接表达自己需要被关爱,而对于关爱自己的人甚至被扣上自私的帽子。
一个内心富足的人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妈妈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有各层次的关系,熟人、同学、同事、朋友、知己、亲人,种种关系之间情感的流动,让妈妈也成为循环的一环,有情感流向她、滋养她,她也能去滋养别人。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咨询师的理解:妈妈很委屈,自己的付出没有被接受、被感恩,却被嫌弃和拒绝。
我想,除非在婴儿早期,满心满眼都是孩子的妈妈可能说明了以下几点:
1、你的眼里没有自己
我猜想这是你的成长轨迹:在学生时代是父母眼里的乖女儿,婚后是丈夫贤惠的妻子,生孩子之后妈妈的角色便牢牢焊在了身上。被需要带来价值感,女儿的成长带来成就感,而忙碌充实着每天的生活。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她会开始关闭房门,甚至逐渐关闭心门,因为她要尝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时妈妈会不习惯、担忧,体现在行为上可能就是侵入式的关心,而这,会加剧孩子的拒绝,从而变成冲突。
从2岁开始,孩子对妈妈的需求就在递减。而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心里已经内化了一个妈妈,妈妈的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已经影响了她十几年,在成为大人的过程中,她需要的是一个能和她平等相处的另一个独立的、有边界的、尊重她的人。
从妈妈的角度,感到自己不再被需要,会很落寞。
你忘记了,其实除了是妈妈的角色,你还是你自己。你是谁,你如何看待自己,你的价值是什么,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终究还是要去面对。
2、你不信任孩子
如果身边一直需要有一个妈妈,说明你的心里是不相信孩子的。她没有你的叮嘱就做不好事情,没有你的出谋划策就不知如何应对困难。你的不信任孩子会感受得到,甚至照单全收,就变成你所担忧的样子。
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尝试、调整的过程,一个总是在教导的妈妈其实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空间。
当你不信任孩子的时候,可能也说明你对自己是不信任的,不满意的。你对于不确定的世界是恐惧的。
3、你希望别人来关爱自己
一个渴望被关注的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通过关注别人来间接获得。心理学上叫反向形成。我们的文化倡导奉献、付出, 很难直接表达自己需要被关爱,而对于关爱自己的人甚至被扣上自私的帽子。
一个内心富足的人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妈妈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有各层次的关系,熟人、同学、同事、朋友、知己、亲人,种种关系之间情感的流动,让妈妈也成为循环的一环,有情感流向她、滋养她,她也能去滋养别人。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2人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