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平台您,面对众多咨询师和介绍内容是否已经眼花缭乱,看了半天还是无法初步筛选最适合自己风格的那位?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实用步骤,帮助您在自己的风格和咨询流派之间找到平衡点,快速匹配自己偏好的咨询师!
---
第一步:明确你的需求与偏好
1. 问题类型 👩⚕️
先初步明确困扰你的核心问题:是焦虑抑郁这样的情绪问题,还是人际关系、婚姻恋爱?不需要很精确因为毕竟我们是来访者,只需要大致知道是哪一类型,带着问题去筛选擅长此类问题的咨询师。
2.个人偏好 ✨
这个偏好包括性别、第一印象以及咨询师的学习流派
(1)性别我们很好区分,根据您自己的情况来缩小范围即可。
(2)第一印象:在平台上咨询师会展示证件照或生活照,第一眼帮您识别大概的年龄、气场,您可以在快速浏览的同时感受第一眼看到就让您觉得温暖、舒服的人选。
(3)咨询师流派:如果您恰好停留在一位咨询师的主页,此刻该如何确定对方是否能帮助到您呢?简单来说您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理性派:偏好逻辑清晰、目标导向的咨询师,这类流派注重行动与解决方案。此流派咨询师受训经历一般有认知行为流派、理性情绪疗法的字样。此类咨询师一般擅长强迫症、拖延等。
第二类感性派:深度共情、重视情感表达,咨询师会鼓励你自由表达感受并探索潜意识。我们一般说原生家庭、潜意识、梦,就是这类咨询师的工作。您看到培训经历有动力学、精神分析的字样就可以找他们了。
举两个例子:例如,若你因“拖延症”长期困扰,可优先选择擅长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咨询师,这类疗法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快速改善行为;若你因原生家庭创伤反复陷入自我怀疑,则心理动力学或精神分析流派可能更适合,它们会深入探索潜意识的根源。
3.首次咨询体验 🔍
首次咨询是“试错”的关键机会:
- 观察匹配度:是否感到被理解?咨询师是否尊重你的意见?
- 评估专业性:咨询师能否清晰解释技术原理?是否回避自身不擅长的领域?
- 动态调整:若感觉不适,可坦诚沟通或更换咨询师,无需勉强自己。
记住:好的咨询师会支持你的需求,而非强加自己的风格!
进入咨询后呢,您可以跟咨询师详细讨论咨询目标,是想短期解决问题(如2-6个月)还是长期自我成长(如1年以上)?还可以讨论咨询计划,比如你们希望固定每周咨询?还是每天咨询?咨询时长和方式又是怎么样的等等。
-
总结 🌟
寻找咨询师如同寻找“心灵伙伴”,记住,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合适的咨询师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稳定支持者,陪伴您一路成长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