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咨询、对于人性我始终是充满敬畏的,秉持多因多果的理念进行工作。我不会把心理问题当作是疾病,如果说我们把心理问题背后的三个核心要素,知、情、意,看作三个小球,当然,这三个小球也对应着我们的大脑功能分区,心理问题只是一个结果,那背后反映的是知情意三个小球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当然,如果把元认知再放进去,就是四个要素)或者知情意任何一个独立的因素内部出了问题,我认为用连续谱来形容是比较贴切的,以知为例,认知扭曲的几个程度:1,有灵活的,多元的认知。2,认知有歪曲,但能现实检验,例如猜疑,猜忌,怀疑等,偶尔出现通常由特定情境出发,影响比较小,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正念练习进行调整。3,认知歪曲无法现实检验,通常表现为习惯性,模式化,频繁出现影响情绪稳定性和行为决策。精神分析里面的投射性认同,认知行为里面的八种扭曲信念都属于这一类,这其中还有严重程度之分。4,认知扭曲程度达到妄想、幻觉。认知扭曲的程度越高,对个体的负面影响越大,但实际上,这个可以在每个人身上发生,只是浓度不一样。而心理咨询底层工作的对象也是知、情、意、元认知,这几个要素。
每个治愈因子都对应特定的改变机制,总的概括起来,就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关系修复,如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
- 2,认知重构,如cbt,图示治疗,Act等。
- 3、体验整合,如格式塔,聚焦疗法。
- 4、系统调整,主要是家庭治疗。
- 5、意义构建,如存在主义、叙事治疗、拉康精神分析。
当然,鉴于心理问题多因多果的理念,在实践中,通常会不同流派交叉使用多种因子,于是我有了一个结论,心理咨询不是在治病,解决症状,而是寻找症状发生的原因与过程,将不同的治愈因子往上累加。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来访者,你在做咨询一段时间后,你一定体验了很多的治愈因子(经常会有来访跟我反馈,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发生变化了),如果我们把这些治愈因子比喻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当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这些营养成分给我们的感受,但是当我们吃下去了很多的时候,身体各个部位都会因为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而慢慢发生变化。
上面一篇讲共性治愈因子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人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生物系统和精神系统,接下来在盘点各流派的治愈因子时,我就先列举生物方面的治愈因子,再列举精神方面的治愈因子。
一、医学派:
(一)、生化因子(生物学治愈因子):药物治疗,分为三类:
- 1、干预激素(神经递质之一):主要通过调节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谷氨酸,皮质醇,性激素(也可以把皮质醇和性激素单独列出来,在这里,我把它们统一归为激素类)的吸收与释放,调节其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调节情绪。
- 2、干预金属粒子(神经递质之二):通过调节血液里的钙,镁,锂等金属粒子的浓度,以调节神经系统的活跃性,同时,钙,镁粒等粒子也是激素代谢吸收的助力剂。
- 3、中药:中药治疗心理疾病的核心已经是多靶点,整体调节而非单一作用了。1,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脑功能作用于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GABA)。2,调节hpa轴减轻应激反应(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3,改善神经可塑性,促进脑修复(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4,调节肠道菌群抗炎与免疫调节(健脾强胃)。5,调节气血与情志平衡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开窍)。6,调节睡眠与觉醒周期(交通心肾)。
(二)、物理治疗:TMS、DBS调控神经环路。
(三)、免疫调节剂:通过药物、运动、睡眠、饮食调节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生物影响神经递质如五羟色胺和免疫反应。
(四)、靶向治疗:以药物等干预表观遗传、线粒体功能,还在研究中,并未推广。
未来的趋势是多靶点整合治疗,如"免疫一神经一代谢"联合干预。
二,心理派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 1,潜意识意识化——解释、分析、干预: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凝缩、置换、象征还原、时空联系(蒙太奇)等技术,将压抑的冲突带到意识层面。
- 2,表达、宣泄:通过宣泄释放被压抑的情感能量,通过表达的升级(投射性认同一一行为表达一一语言表达) ,将无意识语言化,其实也是在建立大脑前额叶与情感大脑之间的联系。
- 3,本我释放:通过对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解与分析,增强自我功能,让压抑的本我得到适当的释放,调整僵化的超我,提升自我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 4,移情:利用来访与咨询师的移情关系,重现早年关系并通过移情解释修复早期创伤。
(二),客体关系:
- 1,通过认同、内化、内射新关系(稳定且足够好的咨访关系),修正早期不良客体表象,换句话说就是咨询师这个稳定而足够好的客体,让来访者吃下去,因此对咨询师的人格考验就比较大。
- 2,分裂整合一一整合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 3,识别投射性认同与代谢。
- 4,移情:利用来访与咨询师的移情关系,重现早年关系并通过移情解释修复早期创伤。
(三),自我心理学:增强自我功能,防御机制升级,帮助个体更加灵活的应对冲突(如现实检验,冲动控制)。
(四),自体心理学:
- 1,精准的情绪共鸣:通过治疗师神入、镜映照见自体客体需求,将治疗师的功能内化为自体结构,从而修复自体表象。
- 2,自体客体体验: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镜映/理想化/孪生需要。
(五),温尼科特学派:抱持、过渡性空间,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的环境、安全的关系、非侵入性的支持,促进真实自体的发展。提供游戏和创造性过渡空间,帮助整合内在与外在现实。
(六),比昂学派:
- 1,容器:具有阿尔法功能的治疗师消化来访者的原始情绪反馈给来访者,促进心理化能力的发展,让来访成为有阿尔法功能,能够自己消化贝塔情绪的人,换句话说,让来访者成为有自我安抚功能的人。
- 2,忍受不确定性:帮助来访者直面无知的迷雾,而非急于寻求答案。
- 3,解构一一重构:解构自动化模块(僵尸系统)进入梦思,重构新概念。
(七),拉康学派:
- 1能指滑动:揭示无意识的欲望,解开固着,向下滑动。
- 2,穿越幻想:挑战主体赖以生存的幻想结构(如"大他者的欲望","小a的欲望")。
- 3,语言的结构化与灵活性:将混乱的语言结构化,将固化的语言模式阻断、拆解,重新构建更加灵活的语言结构。
- 4,主体资格:恢复掌控感有能感,以言语代替语言。
(八),移情焦点治疗:1,矫正性体验:利用移情让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重新体验和处理情感,获得矫正性体验。2,聚焦情感体验,深入探索并体验痛苦背后的原因。
(九),主体间性:共同建构+内化: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探索互动,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意识空间里面构建新的人格,然后再被来访者内化,形成人格的一部分。
(十),卡尔·霍妮一一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当派:真实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
(十一),支持性治疗:1,寻找成长中重要的好客体以及成长过程当中的高光时刻,并具象化,具体化,创造理想化客体再次内化。2,提供建议与情感支持。
这几个流派都是专门工作于关系的,一元关系,二元关系,三元关系,拉康和霍尼有拓展到社会关系。需要补充一下我们人格的两个组成部分:自体表象和自我概念,自体表象来源于客体表象和与环境互动的体验,而自我概念来源于自我同一性整合的结果。
(十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
- 1,认知重构:识别并修正自动化复性思维(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如全好全坏,非此即彼,灾难化思维等。
- 2,假设检验:通过行为实验验证核心信念的有效性。
- 3,暴露一一阻断:针对焦虑障碍,打破回避强化的恶性循环。
- 4,脱敏:逐级多次面对恐惧的对象等,降低对刺激的反应度。
- 5,技能训练:如应对策略,问题解决等技巧。
- 6,应对卡技术:建立替代性认知。
(十三),图示治疗:1,有限再养育:治疗师适当满足来访者童年未满足的核心需要,如安全感等。
2,模式对抗:鼓励来访者用健康成人模式替代适应不良的童年模式,建立新的图式和应对方式。
(十四),Act接纳承诺疗法:1,认知解离:观察自己的想法与想法,保持距离,解除对想法的认同,其实是通过觉察提升元认知功能。2,价值导向行动:承诺按照个人价值生活而非回避痛苦。3,心灵的灵活性。
(十五),D BT辩证行为疗法,这是一个生理、心理整合干预的疗法,包括无条件接纳与支持的治疗关系,四个模块的技能训(正念、情绪调节、痛苦耐受、人际效能),强调在接纳现实与积极改变之间找到平衡,帮助来访者接受自身情绪和精力的合理性,同时适应改变策略,减少自我批判和冲突。
(十六),人本主义:1,无条件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咨询师的积极情感模型。4,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整合,自我觉察与内在资源的激活。5,共情理解,感受来访者内心深处。
(十七),存在主义:自由选择(从无到有),承担责任(从受害者转向选择者,从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存在感(死亡、孤独),赋义一一这是终极治愈因子,直面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创造个人意义,构建多元解释系统,提升心理加工能力。
(十八),聚焦疗法(简德林):1,体会一一通过关注身体的感觉,识别身体的隐含意义,通过觉察的转变,从身体感觉到意像,再到语言转化。2,身体共鸣标记。3,聚焦内在关系。
(十九),Eft情绪聚焦疗法:情绪转化一一从次级情绪(如愤怒)触及初级情绪(如悲伤),重建依恋纽带,常用于伴侣治疗。
(二十),具身疗法:1,身体觉察一一通过动作,呼吸等调节身心状态,让创伤中的冻结解冻。2,身体与情绪连接达到情绪释放与表达,重构身体体验与认知,恢复身体的掌控感和自主感。
(二十一),格式塔治疗:1,完形——通过此时此地觉察未完成事件,通过探索讨论,结合意象、思维、身体感觉将未完成事件进行闭合,里面涉及到元认知,前额叶和情感中枢之间的连接。
2,责任回归:将我必须、我应该、我不得不,替换为我想、我选择、我喜欢、我需要……3,注意力训练。
(二十二),叙事治疗:1,外化技术:将人与问题分离;2,重写生命故事;3,发现特殊意义/例外事件,探索个体内在资源。
(二十三)短期焦点解决,后现代心理咨询:1,解构与重构+重视主观体验一一结构原有认知与观念,重新构建新的认知与观念,让来访者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多样性,视角多元性,动态性,相对性。尊重来访者独有的情感体验,与来访者一起探索这种体验背后的意义。2,外化,人与问题分开,资源激活,对话与合作。(注:拉康,比昂,叙事,短焦都是以建构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为背景,通常也把它们都称作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
(二十四),意象对话:以象治心。
- 1,潜意识意象的揭示与转化:通过引导来访者进行意象想象,揭示其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或情绪象征,引导来访者修改积消极意象,从而在潜意识层面改变情绪和行为模式。
- 2,情绪宣泄与认知重构: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和表达被压抑的情绪,并通过象征性互动实现情绪释放。情绪宣泄后,来访者能更理性的看待问题,减少情感推理等认知扭曲。
- 3,子人格的整合与自我接纳:通过人格意象分解技术,识别和对话不同的子人格,理解其背后的需求与创伤,整合冲突的子人格,增强心理一致性,减少内在矛盾。
- 4,身心连结与象征性疗愈:通过意象与身体的连接,调整意象(如疗愈内心的冰冷女人),改善身体状态,促进自我修复。
(二十五),荣格分析心理学:
- 1,积极想象:来访者通过积极想象将潜意识中的积极形象与自己的意识形象融合,从而实现自性化,达到心理平衡。
- 2,原型意象的整合:通过探索原型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
- 3,自性化:实现自我完整。
(二十六),催眠治疗:1,通过催眠进入无意识,植入暗示或唤起遗忘资源。
2,自主神经平衡:催眠诱导的深度放松,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焦虑相关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3,创伤记忆的重新整合:绕过防御机制,深度触及内隐记忆,修复创伤体验,减少情绪闪回。
4,替代性学习:通过催眠意象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对行为与认知进行重塑。
5,矫正性体验:睡眠是提供安全的环境,可修复早期无效环境,增强自我效能感。
6,以象治心:通过意象调整(如融化冰块象征疼痛)缓解实现症状减。
(二十七),道家:1,顺其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强求。
2,无为而治: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行为,不盲目,视势而动。
3,注意力训练。
(二十八),禅宗:1,冥想与觉察:在冥想过程中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身体,感受情绪等,然后通过调整呼吸等方式缓解身体的紧张。
2,放下执着:正视内心的欲望,放下对事物的执着,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命、生活与工作。
3,注意力训练。
(二十九),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一一接纳情绪波动,专注目的行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
(三十),正念、正念认知疗法:1,觉察力。2,自我接纳。
3,训练注意力的分配:聚焦当下,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4,情绪调节:情绪的识别与表达,接纳与释放。
5,认知重构:正念认知疗法结合了认知疗法的认知重构技术,通过认知的识别与重构,增强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来访者更好的适应生活和应对各种挑战。
6,自我效能感:通过正念练习和认知重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解决当前的心理问题,还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十一),系统式家庭治疗:
- 1,解构代际传承。
- 2,调节子系统界限,打破僵化模式,优化沟通互动,强化家庭规则。
- 3,干预循环因果:打破线性归因,提示家庭成员行为的相互影响。
- 4,激活资源与积极赋义:发掘家庭优势,将问题行为重新定义为"保护家庭的尝试"。
- 5,家庭作业与行为实验。
(三十二),结构式家庭治疗:家庭结构重塑,调整子系统边界,强化家庭规则,打破病态三角关系,重构家庭叙事脚本。
(三十三),萨提亚模式:提升自我价值感;沟通姿态转换(讨好指责→一致性);家庭雕塑技术:具深化呈现关系模式。
(三十四),艺术治疗:绘画,沙盘,音乐治疗,舞蹈,戏剧:升华,绕过防御机制表达和宣泄情绪,自我探索促进自我觉察,增强自我认同感,完成心理整合与修复。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流派有共同的治愈因子。共性因子与各流派治愈因子中,最终极的两个治愈因子是赋义与社会适应性(人格的灵活性与韧性),也是我们咨询的终极目标。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来访者,你在咨询的过程当中可以去感受一下,你的咨询师在给你投喂哪些营养素。(鉴于我个人学习能力的局限性,各个流派的治愈因子盘点肯定有不完整,不一定精准的地方,欢迎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