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潮或遗精这样的成长信号出现后,少年对性的好奇不再是模糊的想象,而是多了想一探究竟的冲动。这本是成长的自然脚步,但如果这时遇到不合适的外界刺激,比如低俗的画面、露骨的聊天内容,就像没关好的窗户吹进了冷风,很容易勾起强烈的冲动,稍不注意就可能踏出不该有的脚步。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能感受到男女之间的不同,面对异性时会有特别的感觉,可他们的想法还没完全长熟,自控力就像没系紧的鞋带,和异性相处时常常被当下的情绪带着走,而不是先停下来想一想。有时候凭着一股冲动就做出亲密的举动,根本没考虑过之后会有什么影响。
12-15岁的少年,特别在意自己的模样——长得好不好看、性格讨不讨人喜欢、做事得不得体。要是觉得自己和心里想的、或者大家常说的好样子不一样,就容易心里发慌。这种慌劲儿可能让他们想通过特别的方式证明自己,比如在和异性交往时做些出格的事来换关注,却没看到这条路旁边的坑。
很多人没留意到,大人的言行就像一本无形的书,悄悄影响着少年对性的看法。爸妈聊起男女话题时躲躲闪闪,老师讲起这方面知识时含糊其辞,甚至电视里对亲密关系的片面演法,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大人自己对这些事的想法是乱的,孩子就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就像跟着模糊的地图走路,难免会走歪。
1. 提前打预防针最管用
早点给孩子讲科学的性知识,是帮他们筑起防线的关键。这不是简单地念知识点,而是帮他们弄明白自己身体的变化,学会管住心里的冲动,知道什么事不能做,让他们在困惑的时候有方向可找,而不是在黑夜里瞎摸索。
2. 出了问题,先松绑再引导
要是真的因为冲动做错了事情,最该做的是赶紧找专业的人来帮忙疏导,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打骂、羞辱。好多实际案例都证明,这个年纪的孩子要是因为这些事被狠狠惩罚,心里容易留下解不开的疙瘩,甚至对男女关系产生奇怪的想法,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影响可太大了。
3. 大人先补补课,才能当好引路人
要给孩子搭起靠谱的性心理支持网,大人得先把自己的知识更新一下。爸妈、老师得放下谈性色变的想法,好好学学这方面的知识,用坦然、科学的态度回答孩子的疑问。只有大人先把路看清楚了,才能带着孩子稳稳地走过去。
这个阶段的性心理引导,说到底不是要拦住孩子做什么,而是帮他们看懂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在他们慌神的时候递上一颗定心丸,在他们快走错的时候轻轻拉一把。让他们既能顺顺利利地走过这段关键期,更能为以后长成健康、成熟的人打下好底子——毕竟,成长路上可以有小磕碰,但不该留下一辈子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