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启航
向心启航 21289314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我 关 注
如何应对焦虑?
编译首发

如何应对焦虑?

2025-09-11
153 5



😟 焦虑的本质,是对未知控制的徒劳执着。我们为明日测验坐立不安,为未来前途惶惶不可终日,仿佛大脑安装了自动预警系统,不断扫描远方的虚拟威胁。古人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正是此态生动写照。心理学揭示,焦虑源于对不确定性的过度放大,将模糊的可能性灾难化。如同置身迷雾森林,我们因看不见前路而想象出无数危险,却忘了迷雾本身只是自然的存在状态。





🧠 应对焦虑,首在认知重构——转变视角,与思维和解。不妨实践“思维记录法”:当“我肯定要考砸”的念头浮现时,将其写下,然后像侦探般寻找证据支持或反驳此判断。往往我们会发现,多数焦虑只是“情绪的虚假警报”。苏轼在仕途坎坷中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通过意义重构,将困境转化为超然物外的精神资源。认知行为疗法告诉我们,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决定了情绪的色彩。





🌿 正念练习,是安驻当下的心灵锚点。焦虑总将人抛向未来的虚空,而正念通过感官回归此刻。简单的“5-4-3-2-1”接地练习:说出5个看到的物体、4种触摸到的感觉、3个听到的声音、2种闻到的气味、1种尝到的味道,就能迅速将意识从纷乱思维拉回现实。深呼吸更是便携的平静工具——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的节奏,宛如为神经系统按下重置键。王阳明言“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强调的正是全心投入当下的专注之力。





💪 长远而言,构建抗焦虑生活方式尤关键。规律运动天然产生内啡肽,是情绪的天然调节剂;充足睡眠修复大脑杏仁核的过度反应;有限使用社交媒体减少比较带来的无形压力。更重要的是找到高于个人得失的价值追求——当我们专注于如何照亮他人时,自身的阴影便悄然淡去。屈原放逐而赋《离骚》,杜甫飘泊犹念“大庇天下寒士”,正是将个人苦难升华为普遍关怀,从而获得内心的非凡宁静。





🕊️ 真正的平静非无澜之湖,而是深知波澜不惊的深处。焦虑非待消灭的敌人,而是提醒我们关注当下的信使。学会与焦虑共处,不是消极妥协,而是如禅者所悟“劈柴担水,无非妙道”的日常修行。当我们停止与情绪的对抗,转而以好奇与接纳的态度观察它,便能在那方寸之间,寻得属于自己的“此心安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5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