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暖晴空阁
知暖晴空阁 21362114
我携星辰以赠你,仍觉 关 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个人原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25-09-14
709 1
善意是照亮心灵的双向光! 🌟
在心理咨询室里,我常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总在默默为他人付出,却又悄悄陷入“我的善意会不会被耗尽”的焦虑 💭
其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藏在人际关系里的心理规律——善意从不是单向的消耗,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滋养。 🌹
去年秋天,来访者小林带着重重的疲惫走进咨询室。她是公司里出了名的“老好人”,同事的加班请求、朋友的情绪倾诉,她几乎从不拒绝,可时间久了,她却觉得自己像个“情绪垃圾桶”,白天强撑笑脸,夜里却总躲在被子里哭。 😔
“我明明帮了别人,为什么自己反而更难受?”小林的疑问,戳中了很多人对“善意”的误解:我们总以为付出是单方面的消耗,却忽略了善意本身自带的“回流”力量。
我请小林试着回忆,有没有哪次付出,让她在某个瞬间感到过温暖。她沉默了很久,说起半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同部门的实习生小周刚毕业,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天天加班到深夜。小林看她着急,每天下班后陪她梳理工作,帮她改方案。后来小周转正那天,特意给小林带了一杯热奶茶,杯套上写着“姐姐,谢谢你那段时间没放弃我”。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好像之前的累都不算什么了。”小林说这话时,眼里有了久违的光。
这份“光”,正是善意带来的心理滋养。心理学中有个“互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接受他人善意后,往往会不自觉地想要回报对方;但更重要的是,在付出善意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这种“我能帮到别人”的认知,会悄悄修复内心的疲惫,让我们重新确认自己在关系里的意义。 💡
就像小林,她之前的痛苦,源于把“付出”当成了任务,而当她看见自己的善意给别人带来的改变时,才真正体会到“手有余香”的温暖。 🌸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习惯计算“付出与回报”,害怕自己的善意被辜负、被消耗。可其实,善意从来不是一场“等价交换”,它更像一粒种子,你把它种在别人心里,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开出花来,再把香气送回你身边。 🌱
就像小林后来学会了合理拒绝,却依然愿意在同事需要时伸出援手。他们不再把“付出”当成负担,因为他们明白:赠人玫瑰时,握住玫瑰的手,早已沾满了香气。 🌹
这份香气,是别人的感谢,是自己的成长,更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最温暖的联结。 💖
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送出手中的“玫瑰”,也能安心地接住那些回赠的“香气”——毕竟,照亮别人的路时,我们自己脚下的路,也会一直亮着。 🕯️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