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澄明
孙澄明 21363062
国际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关 注
跨越文化的治愈:从纽约大学到WHO,我如何理解心理治疗的可及性
原创首发

跨越文化的治愈:从纽约大学到WHO,我如何理解心理治疗的可及性

2025-09-19
404 1
🧠 我坐在伦敦NHS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窗外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行人匆匆走过。作为改善心理治疗可及性项目(IAPT)的督导,我每天都在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心理支持真正跨越文化、阶级和种族的障碍,触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这段思考的旅程始于纽约大学的应用心理学课堂。在那里,我学到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更多的是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领域的复杂性。我的教授常说:“心理学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数据,它是活生生的人的故事。”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之后的职业生涯。
🌍 在WHO的半年进修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全球化的视角。在那里,我参与了关于心理健康差距的全球评估项目,惊讶地发现即使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也在创造性地解决心理服务可及性的挑战。我记得一位来自非洲的专家分享的故事:在他们社区,因为没有足够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他们训练教师和社区领袖识别基本的心理问题,效果出奇地好。这让我意识到,有时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缺乏,而是我们缺乏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 现在,在伦敦NHS的IAPT项目中,我负责督导一支多元文化的团队。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原住民、移民、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本地人。每个人带来的不只是心理困扰,还有他们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对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
💡 我发现,提高心理治疗可及性不仅仅是增加诊所数量或降低费用那么简单。它需要:
🔍 文化敏感性:理解不同文化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谈论情绪可能是不常见的,人们可能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心理困扰。
🗣️ 语言之外的沟通:即使语言相通,心理概念和隐喻也可能因文化而异。我们需要找到共同的理解基础。
🔄 系统化支持:从初级保健到社区组织,创建一个支持网络,而不仅仅是依赖专业心理医生。
💻 技术创新:数字化平台可以帮助跨越地理和时间的障碍,但需要设计得包容且易于使用。
📢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回到在WHO学到的一课: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往往来自倾听受益者的声音,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强加干预措施。
❤️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相信心理健康不是奢侈品,而是基本人本。每一个故事、每一次倾听、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在构建一个更容易获得心理支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寻求心理帮助不再是奢侈或耻辱,而是像照顾身体健康一样自然和可及。
💭 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让心理支持更可及,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示:有时候,最大的突破来自于我们愿意打破常规,以开放的心态理解不同的需求和视角。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