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音
阿音 21362805
这一辈子,既要幸福, 关 注
爱一个人(真得)好难?
个人原创

爱一个人(真得)好难?

2025-09-24
870 0
🌍

在传统社会,个人的身份认同、生命意义和安全保障,主要由稳固的、先于个人存在的结构提供:宗教、家族、阶级、社群。你是谁,由你的出身和你在这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意义由上帝或祖先赋予,安全由家族邻里保障。

🔄

而现代社会,个体化浪潮下,这些传统支撑逐渐松动、被瓦解,个体不得不独自面对生命的无意义感和存在的孤独,这份沉重的“自由”,带来了巨大的焦虑

❤️

此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神”来承接这些被释放出来的、无处安放的需求,这个新的神,就是“爱”。

📖

在小说、影视剧、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浪漫爱几乎被赋予了近乎宗教的功能:

  1. 对抗孤独:它承诺能消除人与生俱来的孤独,实现“合二为一”的圆满。
  2. 确认价值:我的价值不再由上帝或社会界定,而是由“被爱”来证明。ta爱我,所以我存在,所以我有价值。
  3. 提供意义:人生的终极意义被导向“找到那个对的人”,与之共建一个充满爱的私人王国,以此对抗外部世界的冰冷与荒谬。
👥

于是,我们的伴侣被期待去扮演多重、且几乎全能的角色:情人、朋友、父母、心理咨询师、经济伙伴或托底者、精神导师…ta必须无限供给,不能有脆弱、匮乏和需求,否则就是“不够爱”。

💭

这本质是我们对他者“全能感”的投射,是婴儿对完美妈妈的幻想在成人关系中的残留。陷阱在于,我们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构建稳固自我的任务(与孤独共存、确立价值、寻找意义),外包给了另一个同样脆弱、有限的个体。

⚠️

这,注定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幻想,也是现代关系如此艰难、如此容易令人失望的深层原因。

💡

怎么做的方法论:

  1. 对爱进行一次冷静的“祛魅”

    爱不是救世主,它无法解决由现代性本身所带来的存在性焦虑。爱是一件美好的事,但不是人生的终极答案。
  2. 需求的分流

    学会精准地识别和分流我们的需求。安全感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参与社会协作、社会保障来实现;权利通过公共领域的争取来获得;价值感通过工作、创造和成就来建立;意义感通过阅读、思考、艺术创造、见世界、利他来探寻。
  3. 建立自己的多元支持系统

    热爱的事业、家人、三五知己、兴趣爱好、带给你安全感的物质基础、能提升幸福感的一切…
  4. 关系的再定义

    当我们把这些沉重的任务从“爱”的肩膀上卸载,爱才能回归其本真面目:一种深刻的“共在”。

    而真正决定一段关系的,并不在于能否彻底理解彼此,而是在语言的局限和经验的鸿沟面前,依然保有好奇、耐心和善意,是愿意在不理解的时刻,依然选择向对方靠近。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