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阳明心学应对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
核心就一句话:把双向带来的剧烈情绪波动,看作是“心”这片天空上的“天气变化”,而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个无论晴雨都始终存在的“天空本身”。
这个“天空本身”,就是王阳明说的 “良知” 。它不是道德说教,而是你内心最深处那个清醒的、知道好坏、知道此刻状态不对劲的觉察力。
⚡ 具体怎么做?分两点:
第一,在躁狂期(情绪高涨):用“事上练”来稳住。
当你感觉精力爆棚、想法一个接一个、冲动消费、易怒时,这就是“心”的狂风暴雨。这时,别试图用道理说服自己“冷静”,这很难。要做的是:
- · 立刻去做一件简单、具体、需要专注的事。比如,认真拖一遍地,整理一个小时的衣柜,临摹一页字帖。
· 意义在于:你的“良知”知道这种状态是过火的。通过把爆表的精力引导到一件具体的事上,你就是在“练心”。你不是在拖地,你是在用这个动作告诉内心躁动的那部分:“我知道你很兴奋,但我才是这具身体的主人。”这叫 “知行合一”——用符合内心真正需求(稳定)的行动,来引导混乱的思绪。
☁️ 第二,在抑郁期(情绪低落):用“致良知”来陪伴。
当你感觉浑身无力、自我价值感为零、只想躺着时,这是“心”的阴霾严寒。这时,别强迫自己“振作”,也别认同那些负面想法。
· 意义在于:你区分了“病”和“你”。那个能区分出这两者的“觉察力”,就是你的“良知”,是你不变的“天空”。你不需要打败抑郁,只需要知道它在,然后像照顾一个生病的朋友一样,给自己最基本的关怀:比如,“我知道你不想动,但我们试着把这几口饭吃完,好吗?”这就叫 “致良知”——回归并信任那个本自清净的觉察,而不被念头的内容牵着鼻子走。
✨ 总结一下:
阳明心学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专业心理咨询,但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心态框架:
- · 别跟情绪讲道理,要跟它“做事”。躁时,用具体行动锚定自己;郁时,用温和觉察陪伴自己。
· 你不是你的情绪,你是情绪的观察者和管理者。找到那个如如不动的“内心导演”,而不是被台上(情绪)的悲喜演员完全控制。
记住,修炼的目标不是从此没有风雨,而是无论外界风雨多大,你都知道回家的路——那条路,通向你内心稳定而光明的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