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萍
康建萍 11100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关 注
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冰山理论,给了我一双“读心”的眼睛
个人原创

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冰山理论,给了我一双“读心”的眼睛

2025-10-16
1195 0
🧊 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莫名其妙?或者,搞不懂伴侣/同事/孩子为什么会为一点小事突然爆发?



如果你曾为此困扰,今天分享的这个心理学工具——“冰山理论”,可能会为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是我在学习和咨询实践中,个人成长和洞察他人方面,觉得非常实用、非常强大的工具之一。




它不是读心术,却能让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变得有迹可循。




一、首先,什么是“冰山理论”?




它由萨提亚提出。想象一座漂浮的冰山。




·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水面之上10% 的尖角——这就是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言语和表情。

· 而真正驱动这10%的,是藏在水面之下,那90% 的庞大冰山体。它包括:

  · 感受(愤怒、悲伤、恐惧……)

  · 感受的感受(你为什么会对“愤怒”感到羞耻?)

  · 观点(你深信不疑的信念、假设)

  · 期待(对自己、对他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 渴望(人类共通的:被爱、被认可、安全感、zi由、价值感……)

  · 真正的自我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际冲突、内心纠结,都源于我们只盯着水面上的10%争吵,却从未潜入水下,去看看那90%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如何用它来“洞察自己”?(自我探索)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事件(行为):我因为伴侣忘记我们的纪念日而大发lei霆(水面上的10%)。




如果只用旧模式,我会停留在指责:“你根本不在乎我!”




但现在,我会拿出纸笔,对自己进行一次 “冰山探索” :




1. 感受:我很愤怒,很失望。

2. 感受的感受:我对自己如此需要对方来确认“被爱”而感到一丝羞愧。

3. 观点:“真正爱你的人,一定会记得重要的日子。”(这个观点jue对正确吗?)

4. 期待:我期待他能精心准备,给我惊喜;我也期待自己是一个“不被小事影响”的懂事伴侣。

5. 渴望:我真正的渴望,是被重视、被深深爱着,是确认自己在他心中的独特jia值。




完成这一步,你会发现,你的情绪源头不再是那个“忘记的纪念日”,而是内心深处那份 “安全感”和“价值感” 的晃动。这时,你的沟通方式会自然改变,从攻击变为表达脆弱:“你忘了纪念日,让我有点难过,因为我好像感觉不到自己是被特别珍视的了。”




这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三、如何用它来“理解他人”?(人际关系)




当别人,比如你的孩子,因为拼不好积木而大哭大闹时:




· 别只看行为(水面上的哭闹)。

· 试着潜入水下:

  · 他的感受:挫败、无助。

  · 他的观点:“我应该能做到”、“我做不好妈妈就不爱我了”。

  · 他的期待:期待自己成功,期待得到你的认可。

  · 他的渴望:能力感、成就感、归属感。




当你看到这些,你还会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吗?你不会了。你会理解他的脆弱,你的回应方式会从“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变为:“这个积木很难拼,你感到很挫败对吗?没关系,妈妈可以陪你一起想办法。”




最后想对你说:




练习使用“冰山理论”,就像给自己装了一副 “心理X光镜” 。它会让你:




· 停止自我攻击,理解自己情绪和行为的shen层根源。

· 面对人际矛盾,看清对方行为背后的求救信号。

· 实现内在成长,从满足表面“期待”到滋养核心“渴望”。




试着在下次情绪波动或与人产生摩擦时,画一座冰山问问自己。这个习惯,会带你走向更通透、更柔软、更有力量的自己。




真正的强大,始于深刻的洞察。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