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
知心姐姐 21322102
✨心理咨询师,专职高 关 注
心若不安,身何以安,养心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前提
原创首发

心若不安,身何以安,养心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前提

2025-10-18
398 1
🧠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而心灵则是发动机的“调控中心”。当调控中心陷入了混乱(情绪失控、压力过载),发动机的运转必然失序;唯有心灵稳定平和,身体才能获得最基础的“安全信号”。
💖 心态就像身体的“定海神针”,心里稳了,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运转,少受情绪内耗的损耗。云:“养生先养心。” 这句话穿越时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身体的强健固然重要,但心灵的丰盈与平静,才是生命之树得以根深叶茂、繁盛不衰的根本前提。心若不安,则百病丛生;心若泰然,则气血调和。养心,并非虚无的修行,而是一门可以依托现代心理学理论与先贤智慧,从多方面入手的生命实践。
⚡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Walter Bradford Cannon)提出的“战斗或逃跑反应”理论指出,当人长期处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中时,交感神经会持续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这种生理反应本是为应对突发危险设计的短期机制,但如果长期激活(比如因职场压力长期紧张、因人际关系长期压抑),就会导致血压持续的升高、血管内皮损伤、心率失常——这正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诱因。哈佛大学一项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更直接地证明:长期处在高压力状态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心态平和者高出47%,而那些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人,即便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其病情进展速度也明显更慢。
🌟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的极端苦难中,发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动力——对意义的追寻。他创立的意义疗法指出,人可以被剥走一切,但无法被剥走在特定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 养心,更深一层是滋养我们寻找和创造生命意义的能力。这份意义可以源于一份热爱的工作、一段深厚的关系、一个利他的目标,或是对美与知识的追求。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为何而活”,就能几乎承受任何“如何活”的艰辛。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豪言与此共鸣:“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拥有意义感的心灵,如同航行中有了灯塔一样,即便遭遇惊涛骇浪,内心也不会迷失方向,这种坚定的信念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健康护盾。
🤝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心灵的滋养液,而扭曲的关系则是消耗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条件。
💬 养心,需要我们主动去营造和维系滋养性的关系。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在安全的关系中敞开心扉,寻求支持与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练习给予他人真诚的共情与积极的关注。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真正的养心,不是离群索居的孤芳自赏,而是在高质量的联结中,既感受到被包容的温暖,也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
🌿 让我们以罗马皇帝奥勒留在《沉思录》中的箴言共勉:“心灵的宁静不在于外在的纷扰,而在于内心的看法。” 从此刻起,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灵的细心园丁,日日灌溉,时时照看,让这生命之根深扎于沃土,最终绽放出健康、从容而丰盛的人生之花。正如一位百岁老人所说:“我没吃什么补药,就是一辈子没跟自己较过劲。”这或许就是“养心”的最高境界——让心灵如深潭般宁静,让生命如溪流般从容。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