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深夜里听到乐声》是一篇非常漂亮且感人的情感诗文,全文如下: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这首诗创作于1931年,当时养病香山的林徽因,深夜读到徐志摩的《月夜听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林徽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深夜里听到乐声时的内心感受。“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那乐声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无尽的思念和哀愁。
🎵 她接着写道,“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将自己听到乐声时的羞涩和感动刻画得栩栩如生。然而,感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无奈之中,“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她深知自己的生命已经有了既定的轨迹,现实的种种限制让她无法随心所欲地回应这份情感。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这句诗表达了她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尽管心中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她明白,有些情感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最后,她只能寄希望于梦境,“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将心中的渴望和无奈都融入到了这虚幻的梦境之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克制,将林徽因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为她的深情和无奈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