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后台,收到一条匿名消息:
“刚加完班,在公司楼下的长椅上坐了半小时。风特别冷,我却不敢回家,怕爸妈听出我声音里的哭腔,怕室友问我为什么又没吃饭。”
这条消息像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一圈圈涟漪。
自做倾听师以来,我听过太多这样的“小事”:
- 是应届生攥着被拒的简历,在地铁站里反复修改自我介绍,却不敢跟家人说“今天又没面试上”;
- 是新手妈妈抱着发烧的孩子守到天亮,丈夫在隔壁房间打游戏,她发朋友圈只敢说“宝宝很乖,一夜没闹”;
- 是中年人看着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默默收起单子,转身给客户发去“方案明天准时交”的消息。
我们好像都学会了把情绪裹上一层“我没事”的糖衣。
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有人劝“你要坚强一点”,可没人问过:你说“没事”的时候,是不是其实很想有人抱抱你?你笑着说“我能行”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快撑不住了?
上周遇到一位来访者,她跟我讲起自己的故事:结婚五年,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早餐,送孩子上学后赶去上班,晚上接完孩子还要辅导作业、收拾家务。丈夫总说“你在家带带孩子多轻松”,婆婆偶尔会抱怨“你怎么连件衣服都洗不干净”。
有天晚上,孩子发烧哭闹,她抱着孩子在客厅来回走了半宿,丈夫却翻了个身说“别吵到我明天上班”。那一刻,她突然觉得特别累,可第二天早上,她还是照样早起做早餐,笑着跟孩子说“妈妈没事”。
“其实我不是没事,”她说,“我只是不知道该跟谁说。跟朋友说,怕人家觉得我矫情;跟家人说,怕他们担心;跟丈夫说,他只会觉得我在抱怨。”
我想,这大概就是很多人来找我的原因——不是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解决方案,只是想找一个能安安静静听自己说话的人。不用假装坚强,不用刻意乐观,哪怕只是说一句“我今天真的好难”,也能得到一句“我知道,你已经很辛苦了”。
有位来访者结束咨询时跟我说:
“跟你说完这些话,我好像轻松多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这么难,原来我的情绪是被看见的。”
这句话让我记了很久。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你应该怎么做”的建议,而是“你的感受我懂”的认可。
我见过太多人,把情绪压在心底,像攒雪球一样越攒越大,直到某一天,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崩溃。有人因为外卖送晚了哭了半小时,有人因为地铁坐过站蹲在站台掉眼泪,有人因为同事一句无意的话,在厕所里缓了好久才出来。外人看来“至于吗”,只有自己知道,那是积压了太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时刻:觉得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喘不过气;想找人说话,却翻遍通讯录不知道该打给谁;明明很难过,却还要在别人面前装作“我没事”——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在这里,你可以不用假装坚强,不用刻意微笑。你可以跟我说你工作上的委屈,生活里的烦恼,感情中的迷茫;可以说那些你不敢跟家人说、不好意思跟朋友提的“小事”;甚至可以只是沉默一会儿,让情绪慢慢平复。
我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我想让你知道:你的情绪从来都不是“矫情”,你的委屈从来都值得被看见,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人认真在听。
如果你愿意,不妨坐下来跟我聊聊。哪怕只是说说今天的天气,说说你中午吃了什么,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