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原创

关于不合理信念及主要特征

2015-06-23
1763 0

埃利斯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1️⃣ 绝对要获得喜爱和赞许

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这个观念实际上是个假像,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既便是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

2️⃣ 全能的人才有价值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方面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方面却可能不如别人。

3️⃣ 谴责邪恶之人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世上既然没有完人,也就没有绝对的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仅凭责备和惩罚则于事无补。

4️⃣ 事情必须如己所愿

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是很自然的,所以一经遭受挫折便感到可怕,就会导致情绪困扰,也可能使事情更加恶化。

5️⃣ 痛苦无法控制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外在因素会对个人有一定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如果能认识到情绪困扰之中包含了自己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价及内部言语的作用等因素,那么外在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变。

6️⃣ 逃避困难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逃避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和矛盾,但问题却始终存在而得不到解决,时间一长,问题也便会恶化或连锁性地产生其他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难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

7️⃣ 警惕危险

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对危险和可怕的事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是正确的;但过分的忧虑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地去面对。

8️⃣ 依赖强者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虽然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要依赖于别人,但过分夸大这种依赖的必要性则可能使自我失去独立性,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能力,产生不安全感。

9️⃣ 过去决定现在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个人的历史,这的确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能说这些事就会决定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因为事实虽不可改变,但对事件的看法却是可以改变的。

🔟 关心他人问题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关心他人,富于同情,这是有爱心的表现。但如果过分投入他人的事情,就可能忽视自己的问题,并因此使自己的情绪失去平衡。

1️⃣1️⃣ 唯一正确答案

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历程,对任何问题都要需求完美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人们坚持要寻求某种完美的答案,那就会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 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1. 绝对化的要求(应该、必须)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

2.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盲人摸象)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

3. 糟糕至极(主观放大)

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若人坚持这样的观念,那么当他认为遇到了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