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这种特质的人会越过越好,别不信文章探讨了适度脸皮厚的心理益处,包括心理理论、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强调了这种特质如何帮助个人在社交和生活中更自信、有韧性,促进个人成长。
小楠老师
0
18
-
主体性——中西文化撕扯的“进阶答案”文章探讨了在心理咨询中感受到的东西方文化冲突,西方强调个人独立和个性,东方强调系统融入、关系关照和无我,并提出主体性作为整合两者的高阶答案,结合了个人自由与系统和谐。
李洪文
0
23
-
? 四种“无人之境”的孤独体验,你到过哪一境?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家张沛超在《东方语境下的心理治疗》中描述的四种孤独状态,这些状态源于创伤,导致内心形成无人区,并详细描述了每种状态的特点。
李洪文
0
25
-
怎样利用催眠来处理心理创伤文章详细描述了心理咨询师使用催眠疗法处理心理创伤的过程,包括建立安全基础、引导记忆浮现、重新加工创伤和整合资源,强调控制感和自我疗愈。
安昕听语
1
35
-
你以为的BDSM的那点事真的是你以为的吗……本文从心理角度探讨BDSM,强调其核心是权力交换、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促进自我探索和亲密关系,并作为高峰体验的催化剂。
邂逅心灵
1
16
-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文章探讨了人生修行的三重境界:见天地以知敬畏而谦卑,见众生以懂怜悯而宽容,见自己以明归途而豁达,最终指向心灵的澄明与人生的通达。
温珊 ❤
0
19
-
那无处安放的注意,与等待凝视的深邃这篇文章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分析了科技反馈机制导致的心理陷阱,并强调了回归深度专注和精神深邃的重要性。
邂逅心灵
0
42
-
《从暗夜到阳光:当我停止追求成功,反而活成了自己》作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自己从原生家庭创伤中通过融合心理学、传统文化和冥想实践实现觉醒和疗愈的个人经历,并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实修以找到内心平静。
心静
2
43
-
你在正念冥想练习时容易睡着吗?本文讨论了在正念冥想时容易睡着的原因,包括生理疲劳、时间选择不当、姿势问题和注意力涣散,并提供了解决方法如调整时间、改变姿势、增强感官参与和调整注意力焦点,最后给出接纳和循序渐进的提醒。
悠悠❤️心理
0
27
-
为什么要修行?修行修的是什么?本文探讨修行的本质,强调通过修心性、业力和愿力来回归真我,实现内在转化和慈悲生活。
紫菱
1
176
-
你不是真的忙,只是在用瞎忙掩盖内心的焦虑内耗本文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瞎忙'现象,指出其本质是用忙碌掩盖内心焦虑和内耗,分析了假性忙碌的逃避性,并提供了停止瞎忙、优先核心任务、留白反思等建议,以帮助读者实现真正的高效和内心平静。
紫菱
1
214
-
《禁忌的漩涡:恋母情结个案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路径》文章描述了一个28岁男性对母亲物品的性冲动案例,包括心理分析、治疗阶段和伦理考量。
心静
0
63
-
用正向整合催眠告别焦虑、创伤与失眠本文介绍正向整合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多种技术如安全处所、内在小孩疗愈等,帮助缓解焦虑、创伤等心理问题,实现深度内在转变。
心静
0
68
-
《走出误解:恋物癖并非“变态”,而是一种性偏好》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恋物癖的定义、成因、问题信号和心理咨询的疗愈方法,强调理解和接纳自我。
心静
3
139
-
tack it easy文章讨论了个人心理健康和生活哲学,强调活在当下、避免社会比较、接受普通和自我价值,鼓励放松和享受当前时刻。
杨树
0
65
-
什么是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本文详细介绍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定义、与普通PTSD的区别、核心症状(情感调节障碍、负性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困难)、常见创伤来源以及治疗方法,强调其长期性和对人格发展的全面影响。
安昕听语
1
104
-
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父母的命运?本文探讨了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塑造作用,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类比解释性格形成机制,并强调通过自我觉察和主动改变来打破负面模式,实现个人成长。
洛水✨婚恋情感
0
114
-
细说正念冥想的好处本文详细介绍了正念冥想的多种好处,包括缓解压力与焦虑、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专注力与认知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改善人际关系以及提升自我觉察与接纳,并强调需要持续练习才能见效。
悠悠❤️心理
1
103
-
两个少年的名校梦文章通过林默和陈阳两个少年的教育经历,对比了城乡教育差距,强调心理支持和成长机会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教育公平的深层含义。
韩玉华
1
1074
-
权力游戏:SM、绿帽与角色扮演中的人性剧场本文探讨SM作为角色扮演的核心,分析权力与信任的动态,并扩展到绿帽情节和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强调人类对控制、身份和情感的需求。
心静
3
206
没有更多的数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