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到底在怕什么?\n\n文章探讨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焦虑和恐惧,如健康、家庭责任、社会地位等,分析了这些焦虑背后的社会主流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孝顺与自我实现之间关系的思考。
吴朝阳 2 47
-
投射:从看“他人”到见“自己”————一面千年的镜子文章通过苏东坡与佛印的对话,探讨了人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他人实际上是自我内心的反映。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往往反映了我们自己的内心状态和未解决的自我问题。
吴朝阳 2 224
-
叙事疗法:在问题与力量的交响中重写生命故事\n\n文章探讨了叙事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强调了通过外化技术、发现例外和见证等方式,帮助个体重写生命故事,实现自我成长和疗愈。
吴朝阳 0 394
-
标题:你突然“变幼稚”?可能是心灵在喊充电!|看懂退行,关系开挂指南\n\n文章探讨了成年人在压力下可能出现的“退行”现象,即无意识地回到早期的行为模式,如孩子般的依赖或逃避行为。文章区分了良性和不良的退行行为,并提供了如何在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和职场社交中识别和处理这些行为的建议。最终强调,理解和接纳这些行为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
吴朝阳 1 511
-
7种即刻培养创造力的方法文章提供了7个简单的方法来激发和增强个人的创造力,包括动手活动、练习正念、户外活动、运动、尝试新鲜事物、玩耍和参与艺术活动。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灵感和快乐。
给力 0 644
-
打地鼠式咨询VS长程咨询:整合取向咨询师的“不执着”本文探讨了心理咨询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打地鼠式咨询和长程咨询,以及整合取向咨询师如何在这两种方法之间找到平衡。文章强调了心理咨询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需求定制,而不是遵循一成不变的标准模板。通过分析主体间性理论和后现代视角,文章揭示了咨询过程中的权力结构和主体能动性,以及如何在不执着于特定方法的情况下,为来访者提供最适合的支持。
李洪文 1 339
-
这不是“性格古怪”,可能是心在呼救:6个人格障碍的真相 ,你遇到过吗?\n\n文章深入探讨了人格障碍的真相,包括边缘型、自恋型、回避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早年线索,强调了人格障碍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心理创伤的结果,并提出了改变的可能性和方法。
吴朝阳 2 1174
-
解锁内心,允许慢一点:给探索初期的来访和咨询师一份“缓冲指南”文章探讨了走进内心深处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的挑战,强调了“慢”作为疗愈和成长的一部分的价值。为来访者和新手咨询师提供了过渡策略,以促进更安全和有效的自我探索和治疗过程。
李洪文 1 429
-
被妖魔化的焦虑——焦虑的意义文章探讨了焦虑的本质,区分了正常焦虑与病态焦虑,并提出了焦虑的五大隐藏技能包,包括注意力聚焦、成长的契机、背后有深爱、心理韧性的训练场和探知人生意义的起点。同时,文章提供了如何与正常焦虑相处的建议,如接纳焦虑、尝试身体调节和把担心变行动。
李洪文 0 460
-
遇到NPD,你知道怎么才能不受伤吗?\n\n文章深入探讨了与自恋型人格者(NPD)相处时的情感陷阱、操控模式,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心理防空洞、遵循生存指南来保护自己。同时,提供了识别危险信号和从创伤中重生的策略。
吴朝阳 0 196
-
抑郁症如何真正“防复发”?认知疗法中的「思维觉察」(MBCT)技术应用文章探讨了抑郁症的高复发率及其背后的思维机制,介绍了正念认知疗法(MBCT)在预防抑郁症复发中的应用,包括识别自动化负性思维、思维解离技术以及构建认知免疫系统的日常训练方法。
李洪文 0 987
-
得过病的器官,永远回不到从前:心理创伤为何难以真正痊愈?文章探讨了心理创伤与身体创伤的相似之处,指出心理创伤也会留下永久的“疤痕”,并详细讨论了心理创伤的复发原因、隐性伤害以及如何减少二次伤害和与伤痕和解的方法。
李洪文 0 1704
-
网友的精神困境:焦虑、内耗与失眠铁三角与恶性循环文章探讨了焦虑、内耗与失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导致这些心理困境的原因,并提供了应对策略。
李洪文 0 1736
-
心理咨询:一次对话与十次对话,中间隔着什么?文章探讨了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次对话与十次对话之间的差异,强调了真正的改变和疗愈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积累。通过对比第一次咨询和第十次咨询的不同目标和效果,文章揭示了深入的心理治疗如何帮助个体实现人格层面的成长和蜕变。
胡维静 2 1115
-
情绪和情感文章探讨了电脑与人类情感的区别,指出电脑缺乏情感和灵魂,仅是工具。进一步分析了情绪和情感的本质,强调负面情绪对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以及情感作为人类独有的对真善美、假恶丑的稳定感受的重要性。最后,引用某大企业创始人的话,提倡在工作中“只带脑子和情感,不带情绪”。
陈明 1 766
-
拉康视角下,孩子在家“躺平”了,家长该如何应对?本文从精神分析大师拉康的视角探讨了孩子毕业后不工作或休学躺平的现象,分析了躺平的本质是驱力的错位,并提出了调整驱力方向的干预策略。
李洪文 0 1636
-
有效沟通,提升对话质量的7个要点文章讨论了交谈中需要的关注和技巧,包括预测他人所需信息、提供适当的背景、快速适应变化的主题和不同观点。Robert N. Kraft Ph.D.提出了基于语言学和心理治疗原则的7个要点,旨在提升日常对话的质量和效果。这些原则包括轮流发言、紧扣主题、沟通优先、积极观察、认识自我中心倾向、警惕清晰度错觉和追求平衡。核心目标是通过这些原则的应用,使日常对话更平衡、连贯、相互理解且富有成效。
给力 1 8899
-
心理咨询的“墙”:为什么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越来越难连接?文章探讨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存在的连接困境,分析了供需错配、互联网时代的沟通障碍以及行业生态的结构性问题,并提出了打破这道“墙”的建议。
李洪文 0 1430
-
治愈因子大盘点之二一一各流派治愈因子本文全面盘点了心理咨询各流派的治愈因子,从精神分析到认知行为疗法,详细介绍了不同流派的治疗机制和核心要素,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咨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李洪文 3 1806
-
在来访者的梦里,我和我的咨询室是这样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通过来访者的梦境,了解到咨询室在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形象——一个透明的圆形玻璃房,位于墓园小路的尽头。这个梦境成为来访者内心转变的仪式,咨询师从中反思心理咨询的意义,即在真诚对话中等待自然发生的转变,有时短暂的照亮比漫长的陪伴更重要。
李洪文 5 1744
没有更多的数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