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基于权威心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 「创伤心理认知证书」 详细介绍,内容严格整合自DSM-5-TR、ICD-11诊断标准、APA教材及伦理守则:
创伤心理认知证书 | Certificate in Trauma Psychology Cognition
认证机构:给力心理百科学术委员会
认证类型:理论知识与认知能力认证(非执业资格)
一、证书意义与理论依据
1. 专业价值
依据APA《心理咨询核心能力指南》(2020),本证书验证持证人掌握创伤心理学系统性知识框架,符合DSM-5-TR关于创伤谱系障碍(PTSD/ASD/CPTSD)的诊断标准认知要求(Section II),及ICD-11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病理机制理解。
2. 伦理基础
响应APA伦理守则第2章「能力边界」(Standard 2.01a),确保持证人清晰认知创伤干预的专业局限,避免超出知识范围的实践操作。
3. 行业标准
内容对标美国心理咨询协会(ACA)《创伤知情照护能力标准》(2019),强化创伤知情视角(Trauma-Informed Lens)的理论应用能力。
二、适用人群
群体 |
学习价值 |
心理学爱好者 |
建立科学创伤观,破除创伤认知误区(参考Bessel van der Kolk《身体从未忘记》) |
心理倾听师 |
掌握创伤敏感沟通技术(APA伦理守则第7章「教育与培训」) |
心理咨询师 |
深化创伤理论整合能力(Judith Herman创伤三阶段模型) |
婚姻家庭咨询师 |
识别代际创伤传递机制(Bowen家庭系统理论应用) |
三、学习目标与知识体系
模块1:创伤核心理论
- 神经生物学机制:创伤对前额叶-杏仁核通路的损害(引自Nolen-Hoeksema《变态心理学》第8版)
- 诊断标准解析:DSM-5-TR中PTSD的20项症状群 vs ICD-11 CPTSD的6大维度
- 发展性创伤:儿童期创伤的长期影响(Felitti的ACE研究实证)
模块2:创伤反应评估
- 鉴别诊断:区分PTSD、适应障碍、焦虑障碍(DSM-5-TR鉴别诊断树)
- 风险评估:自杀/自伤行为的创伤相关信号识别(Joiner人际理论应用)
模块3:伦理与界限
- 二次创伤防护:助人者的自我耗竭预防(Figley同情疲劳理论)
- 知情同意:创伤暴露讨论的伦理程序(APA守则第10章「治疗」)
四、考核认证标准
- 即时检测机制:每个知识点后设5题标准化测验(信度>0.85),需达成90%正确率
- 核心教材依据:
- Corey, G. (202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th ed.)
- Briere, J. N. (2015). Trauma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APA出版)
- 认证效力:颁发电子证书及学术成绩单,标注知识点掌握率及理论溯源索引
五、权威来源索引
-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22). DSM-5-TR™
-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ICD-11 Clinical Descriptions
-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 [4] Courtois, C. A. (2020). Treating Complex Trauma: A Sequenced Relationship-Based Approach
- [5] van der Kolk, B. A. (2015).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神经生物学章节)
重要声明:本认证聚焦理论知识掌握度,不包含临床技能评估。实践操作需在督导下进行(参照APA《临床督导指南》)。
证书设计符合国际继续教育标准(IACET),为心理学从业者提供可验证的学术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