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绘制位置图与影响地图,追踪问题与关系网络的互动。训练将情境、时间与角色纳入会谈地图,形成可操作的决策依据,提高技术选择的透明度与一致性。
课程定位:本模块位于第10课,承接模块6的“双重聆听与厚描述”,为后续“外化对话地图”“重写对话地图”提供可操作的会谈导航工具。避免重复外化与重写的细节,聚焦“如何绘制与使用地图做决策”。
理论引用
Michael White 与 David Epston强调:叙事实践通过将“问题对人的影响”与“人对问题的影响”加以区分,创造协作式的改变空间;而在短期解决取向(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中,Steve de Shazer 与 Insoo Kim Berg则以目标、例外与量表让对话向可行的下一步移动。本模块以“位置图—影响地图”把两类取向在结构化会谈导航上的优势对接,以提高技术选择的透明度与一致性。
想象你在一场家庭会谈中:父亲说“孩子不努力”,母亲说“学校压力太大”,孩子说“焦虑让我不能开始”。如果仅靠记忆与临场判断,问题很快会在指责与防御中打结。此时,一张快速绘制的“位置图与影响地图”,就像一张可更新的会谈导航图,帮助你与来访者共同看见:谁在何处、何时、以何种关系与语言,放大或削弱了“焦虑/拖延/冲突”的影响。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是什么位置图(Position Map):是把情境(场域)、时间(阶段/时序)、角色(个人与群体)以及文化话语与权力关系排列在一张“地形图”上的方法。它回答“谁在何处、何时、与谁、围绕什么议题、以何种语言位置自己”。位置图以来访者语言为核心,强调去中心化而有影响力的协作立场。
是什么影响地图(Influence Map):是把“问题对人的影响”与“人对问题的影响”两条路径清晰可见化的流程图。它追踪问题的策略(何时出现、如何扩张、影响哪些生活领域),以及来访者与盟友的反应(微行动、例外、价值-意向的动员)。
为什么这两张图是会谈的“导航与决策仪表盘”。它们:
与SFBT的关联:位置图确定“目标的落点与参与者”,影响地图锁定“例外出现的条件”与“量表锚点”,两者使SFBT的目标、例外、量表问句更具情境化精度。
第一步:界定范围与时间窗(2-3分钟)
第二步:外化命名并明确对象(1分钟)
第三步:绘制位置图(3-4分钟)
第四步:绘制影响地图(3-5分钟)
第五步:提取高杠杆决策点(2-3分钟)
第六步:记录与转译(1-2分钟)
背景:高三学生小K,自述“拖延”在晚自习时反复出现。父亲常以“不要丢关键时刻”的话语督促,小K报告紧张、胸闷与入睡延后。近两周出现一次短暂的好转。
| 对话逐字稿 | 【注释:咨询意图与微技能】 |
|---|---|
| 师:我们先挑一段时间来观察,可以是最近一次晚自习的90分钟? | 限定时间窗,避免泛化;为位置图提供起点。 |
| 来:行。周三晚自习。 | 来访者共主决定,增强协作。 |
| 师:你愿意给那个让你难以开始的东西起个名字? | 外化命名,为影响地图分离“人-问题”。 |
| 来:叫“卡住”。 | 采用来访者语言,提升去病理化。 |
| 师:在教室里,谁的在场或哪种话语,会让“卡住”更有力? | 位置图:角色与文化话语作为放大器。 |
| 来:想到爸说“关键时刻别松”,我就更紧张。 | 识别放大器,标注进位置图“父亲话语—关键时刻”。 |
| 师:当“卡住”靠近,你的身体和注意力先发生什么? | 影响链:触发—早期指标。 |
| 来:手心出汗,会刷手机,作业本一直没打开。 | 标注“生理—手机—未启动作业”的链条。 |
| 师:有没有哪怕10分钟,你做了点什么,它退了一步? | 独特结果搜集;人对问题的影响路径。 |
| 来:周一有,我先写了最简单的选择题,然后就顺了。 | 记录例外:任务分解与成功启动。 |
| 师:那10分钟体现了你在意的什么? | 价值-意向提炼,支撑重写对话的后续。 |
| 来:我想自己掌控节奏,而不是被分数追着跑。 | 标注价值“自主管理”,作为高杠杆节点。 |
| 师:若把“卡住”的影响放在0-10,周三大概是几?若想明天小1格,哪个环节最容易动? | SFBT量表锚定具体微行动。 |
| 来:周三是7。明天先把手机放到讲台,再从选择题开始。 | 从地图中提取可执行节点:环境与任务设计。 |
| 师:谁可以当你的盟友,提醒你按这个顺序来? | 位置图-资源激活;外部见证的潜在线索。 |
| 来:同桌Z。他愿意提醒我。 | 标注盟友,形成可循环的支持网络。 |
位置图:场域=教室晚自习;时间=开场前10分钟—入座后30分钟;关键角色=小K、同桌Z、父亲话语(通过想起)、班规;文化话语/权力=“关键时刻不能松”“分数优先”;资源/盟友=同桌提醒、任务分解策略、讲台手机收纳。
影响地图:触发=想起“关键时刻”→生理紧张→刷手机→未启动作业→焦虑上升→入睡延后;反影响=手机远离→从简单题启动→10分钟内进入状态→焦虑下降。盟友路径=同桌提醒→遵循顺序→巩固例外。
与其他技术的协同
位置图回答“谁在何处、何时、以何种话语与关系影响这个议题”,影响地图回答“问题如何影响人/人如何影响问题”。两张图把双重聆听转化为可操作的会谈导航,使技术选择有据可依、可被见证、可复制与教学。
你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