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8成小学生9岁前接触互联网 7%已有网瘾

今天(18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等机构在京联合发布了《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约8成小学生在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引人关注的是,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在本次调查的上网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

仅4成小学生为“学习”而上网据了解,上述调研的重点课题是小学生网民的互联网使用现状、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网络专属产品的态度、以及互联网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报告指出,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有超过40%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习”。游戏是上网小学生的最爱,上网玩过游戏的比例超过90%,但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游戏造成的网络成瘾”被30.9%家长认为是网络带来的最大威胁,28.6%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因为网络而造成“时间浪费,学业荒废”。

“网瘾用户”少年偏爱网游和成人节目

“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是该项调研报告中最令家长揪心的事实。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已有“7.1%”是“网瘾用户”,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报告分析指出,“网瘾用户”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中更多的成为“网瘾用户”。

此外,调查发现,“网瘾用户”偏爱“网络游戏”以及成人化题材的节目,对家长的限制行为更多的作出叛逆反应,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

8成以上小学生不怕父母安装“绿坝”调查发现,在对“绿坝”等上网行为管理软件的态度上,大部分被访小学生(81.3%)对家长为其安装“绿坝”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不高兴,不愿意”安装的小学生只有4.2%。

超过半数(54.2%)的被访家长则认为电脑应该装上“绿坝”等屏蔽软件,以让他们更放心孩子上网,仍有26.6%的家长对“绿坝”能保护孩子健康上网的观点持中立态度。此外,在被访家长中,仅有12.8%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但超过6成会加以限制。绝大多数的家庭里,至少有一位家长有上网行为。

当问到“如果您的孩子上网成瘾您会采取什么方式为其治疗?”时,仅不足一成家长会选择电击治疗网瘾,75.6%的被访家长选择“家庭教育”为治疗儿童网瘾的方式,“以心理沟通为主的治疗机构”是过半数家长的选择(56.2%),另有49.0%的家长选择了“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主的治疗机构”。

家长普遍希望将网站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40.2%的家长倾向于建立“寓教于乐,益智与娱乐相结合”的网站。在建立“专门的儿童网站”上,“非网瘾用户”的态度更为积极。在政策方面。超过6成(64.2%)的家长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来保障儿童的绿色上网,超4成的家长认为“设立家庭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45.9%)以及“设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40.8%)是搭建儿童绿色网络空间的好办法。

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相关。家长的家庭教育走向极端――过分的放纵和过分的限制,都容易造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态度,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而不是过分沉迷,反受网络的侵害。他表示在家庭教育和国家保护双管齐下的作用下,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将能使互联网成为小学生有效的使用工具。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心理医生解读:狐狸与葡萄的心理效应

[现象实例]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