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次求职遇挫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出现异常的案例近年来时有发生,这一切跟他们承受的巨大就业压力有很大的关系。就业专家分析称,这跟就业岗位的萎缩也有一定的关系。某门户网站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因找不到工作而产生自杀想法的毕业生的比例竟然高达5%!本文要分析的是,求职遇挫的毕业生该如何做好就业心理调适。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堪忧
网络调查显示,在经历多次求职挫折后,有27.6%的人对找到工作信心不足;14.5%的人对找到工作已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的情况成两极分化,一部分人求职中过于急切,盲目投递简历,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可能因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反馈,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另一部分人则产生了惰性心理,就业主动性不强,面对就业时或畏首畏尾,或坐着等待,不敢尝试。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就越小。根据调查结果,硕士毕业生中有61.7%的人觉得压力非常大,比例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20%的人会“ 眼红”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同学关系受求职影响;59.9%的同学坦诚就业竞争会对相互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90%毕业生身心健康受到就业压力影响,出现失眠或焦虑等一系列的精神亚健康状况;18%毕业生不理会或不懂如何排解压力;对于是否有同学或者朋友因为就业压力大而出现精神异常或者表现失常,5.1%的人认为身边有很多12.2%的人认为身边有一些。
就业形势严峻 众人都在抱怨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在遭遇比想象中更多的求职挫折后,大部分毕业生内心必然会有应激情绪的产生,一旦这一情绪得不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以“ 抱怨” 等消极方式释放。而当有同学开始抱怨时,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周围的人,这是“ 宿舍效应” 、“ 班级效应” 的一种表现,即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行为的从众心理。
这种“ 满是抱怨” 的环境,大部分毕业生“ 随大流” 的行为,容易导致个人意志被消磨,沉溺于“ 抱怨” 不能自拔,从而缺乏向上的动力。这种从众心理的产生,反映了部分毕业生自我意识弱,独立性较差,以至于让消极抱怨这一行为得以蔓延。[NextPage]
自杀?4.8%毕业生称“ 说不定自己会成为下一个”
调查中,有26.5%的人对大学生求职不成而自杀的现象表示理解,有4.8%的人认为“ 说不定自己是下一个”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张延赤主任认为,自杀倾向的产生,主要源于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由于内心所希望的局面没有出现,反而遭遇了极糟糕的、灾难化的状况,自身无法理解更无法承受,这时候他们需要寻找出口,这种出口可能就是伤害自己,自虐、自残,甚至自杀。
极少数毕业生在较长时间的求职过程中,屡屡遭受挫折,负面情绪长期积累而没有寻求合理的方式排解,心理处于一种疾病状态,有可能就会采用极端方式解决,这种情况下的自杀行为,实际是症状性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冲动型自杀,是指在求职或生活中突然遭遇重大挫折,而本人缺乏足够的应激性和心理协调能力,产生突发的自杀企图,并迅速付诸行动,这类人在观念、信念上有偏差,但其本身尚非病态。
身边有求职遇挫的朋友和同学应该“ 扶一把”
如果发现身边朋友、同学遭遇到挫折性事件,都应给予及时的关怀,特别是面对性格比较内向、冲动、极端、完美主义的人,应该多加留意,预防自杀悲剧上演。毕业生失业不是一个新问题,他们内心的焦虑,因为就业产生的彷徨与脆弱,不该一个人承担。小到心理调适、如何面对挫折,大到如何在人生历程中安度这个艰难阶段,他们都需要有人来“ 扶一把” 。
专家建议,如果发现周围有同学因为求职受挫而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精神异常等状况,作为朋友,首先该做的是更多的关心、陪伴他,与他交流,毕竟在过去的相处中你已经取得了他一定程度的信任,因而他更容易将内心的烦闷向你倾诉。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应再过多谈及就业形势严峻等敏感话题,避免他再受刺激,而应积极的与他探寻解决的办法,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帮助他重建信心。另外,还可以与他一起进行群体性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促使他与更多的人接触、交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发现那些因多次求职遇挫的同学的异常情绪达到一定的状态后,应及时帮助他寻求学校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比如本站的心理专家)的帮助,使他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专业治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总是会遇到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情,你处理事情的态度对于你的人际关系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可是人际边界不清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这会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那么你知道吗?人际边界不清的表现有哪些呢?好机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人际边界不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