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同妻”群体 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何以堪?

近日,因受政府出资而饱受社会争议的云南大理男同性恋酒吧低调开业,社会各界再次聚焦男同性恋群体。人们在关注和议论他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他们背后一个更加弱势的群体;mdash;mdash“同妻”(男同性恋的妻子)。这些“同妻”不能享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还经常会遭受冷落、漠视和家庭暴力等,往往默默的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调查显示:多数“同妻”选择隐忍

据《黑龙江晨报》报道,在记者调查的全国各地近40位“同妻”中,知道真相后马上选择离婚的“同妻”只有9人。一位39岁的“同妻”对记者说,“毕竟在外人眼里他还是个好丈夫、好爸爸,能担负起他在这个家的责任。”

多数“同妻”都为了孩子选择了隐忍,很多“同妻”对离婚十分恐惧,包括害怕社会舆论与污名、受人怜悯和歧视;hellip;hellip近半数“同妻”还提到自己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和行动。

社会应予以“同妻”更多关怀

据统计,中国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男男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目前中国的男同性恋者约有2000万,其中90%以上的“男同”会选择以婚姻为保护伞,来掩盖他们真实的性取向,生活在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同”80%已婚。由此可见,中国的“同妻”数量至少在1600万名以上,“同妻”不仅不能得到性生活上的满足,很多还要遭受冷落、漠视和家庭暴力;hellip;hellip

专家表示,很多“男同”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些“男同”婚后仍然保持着男男性关系。为了不再被家人催促,为了得到一份表面的安宁,他们把家庭和妻子当成了社会舆论的挡箭牌,从而催生了“同妻”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同妻”的经历往往不为人知,她们正在遭受着婚姻生活中情感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

在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在“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的想法左右下,多数“同妻”在知道丈夫是同性恋后,往往会选择默默承受,冒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与其继续生活。因此,社会各界应应对“同妻”这一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关怀。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了解儿童小脑袋瓜的秘密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那个俯首贴耳的乖宝宝了。此时,他们的小脑袋瓜儿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父母该如何理解他们的一些与前不同的举止呢?你的”俯首贴耳”的小宝宝,终于长成了开始满地乱窜的小”危险分子”,随着身体一同生长的,还有一些让你觉得莫名其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