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就倒苦水 见谁都是话多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孩子被狼叼走了,她整天逢人便倾诉苦衷,终于说得别人看到她就要绕道走,因为嫌她太烦。其实,现代社会这样的“ 祥林嫂” 也有,而且还不少。在心理学上有个叫“ 倾诉综合征” 的名词,就是专门用于指这种有倾诉饥渴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遭遇心理问题,合理宣泄很重要,适度的倾诉是保证我们情感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良性方式。不过,凡事应有个度。整天逢人就倒自己的苦水,却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就会成为朋友、同事眼中要躲着走的“ 麻烦” 。
迷恋看医生就是为了找人说话
叫别人不要说自己
却到处和人说
现代祥林嫂生活中不少见
浙医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教授,就曾遇到这样的一位“ 倾诉综合征” 患者。40多岁的金女士(化名)家庭事业也都还算顺。但她就是喜欢找人倾诉,埋怨这个不完美那个不如意。开始,朋友还耐着性子,后来听她翻来覆去就说那么些事,朋友也就不耐烦了。渐渐地,金女士可以倾诉的对象越来越少。
无处宣泄情绪,金女士只好去看心理医生。一开始,她想让专家看看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可遇到态度不错的心理专家后,倾诉的欲望又来了,去心理门诊让她成了瘾。一周两三次,重复唠叨家里、单位中的琐碎事。后来,她不知从哪里得来许毅教授的手机号码,开始经常发短信,前后发了200多条。
“ 一开始,我都耐心充当着情绪垃圾桶,听她说完,但当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两年后,我觉得有问题” ,面对记者,许毅教授翻出了自己的手机中还存着的金女士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很长,里面有句话,金女士承认自己“ 迷恋看医生” 。
生活中这样的现代祥林嫂并非个例,记者也曾遇到过一位。一个不算太熟的同事,一次偶尔地单独相处,她就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曲折感情经历,连绵不绝,末了还加了一句“ 不要和别人说哦” 。记者一开始还诧异:这么快就把我当知心朋友了?
后来恰好有次与其他人一起聊到了这位同事,一个人开了头,“ 她好像感情很不顺” ,结果立马得到周围人的呼应:“ 你怎么也知道?” 原来,这些朋友全都听过同一个版本的倾诉,也都听过她的一句“ 不要和别人说哦” 。[NextPage]
心理咨询门诊中
80%的人有倾诉综合征
许毅教授介绍说,倾诉欲过强的人不仅生活中常见,门诊中也有很多。来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人中,有八成左右其实就是为了找个人说说话,倒一倒情绪垃圾。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并没有其他什么例如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而是有倾诉综合征。
为什么有些人会爱上倾诉呢?许毅教授介绍,在心理学上有个“ 病患获益” 的理论,说的是当人生病或是遭遇困难时,他(她)会获得来自亲朋好友的照顾与安慰。比如孩子生病时,平时再忙碌的父母也会多些时间陪在孩子身边,有些孩子领悟了这点后,为了让父母多陪自己,就会不停地“ 生病” 。同样,在倾诉这事上也是如此,当倾诉者发现能换来家人朋友的同情关心,他(她)就会迷恋这种感觉,然后不停地倾诉。当然,这种人本身往往是缺乏满足感的。
另外,国外专家发现伤心也可能上瘾。当亲人、爱人和朋友去世之后,人们总会感到伤心,有时甚至长期无法走出悲痛。神经学家指出,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人类重情谊,还因为人脑会对这种伤心和悲痛“ 上瘾” 。这也符合了“ 病患获益” 的理论。
碰到现代祥林嫂
最好的办法就是巧妙打断话题
如果你的身边有位不停倾诉的“ 现代祥林嫂” ,那么身为朋友,你该怎么办?
许毅教授说,一味地充当倾听者并不是个好做法。一来,倾听者会很累,被迫长期充当情绪垃圾桶 二来,对倾诉者自己也没什么好处,老是纠缠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走不出来,重复一遍痛苦一遍。既然“ 祥林嫂们” 通过“ 病患获益” ,那么对付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她)获益,有些时候就需要打断重复过的话题。找个借口,比如说要加班,或者说要出差,让倾诉者知难而退。
但对于喜欢倾诉的人来说,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患上倾诉综合征呢?接下去的心理测试将会告诉你答案。
作者:chinajs120;copy 精神健康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十几年前,我还是本市中心医院最年轻的骨干主治医师,风华正茂,事业正好,爱情甜蜜,家庭美满,那时候,我可以毫不谦虚地把这一切美好的字眼揽过来罩在自己头上。 可这一切,在那个秋雨绵绵的深夜,像梦一样轻轻地破碎了。 本来安排给我的一个手术,因为病人家属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