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们从小学到大学,父母羞于谈性,学校里的性教育更是遮遮掩掩,黑板报上也多是植树节、教师节一类的宣传,极少涉及性、艾滋病、同性恋这类敏感字眼儿。
至于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一位“大同”的观点很具代表性:“你知道那些老师对同性恋怎么看吗?万一他们也像很多人那样感到恶心,不能理解我们,情况只会更糟。”
他们面临的苦恼和困惑主要包括:担心暴露性取向后受到歧视;希望像一般男女同学那样也找一位恋爱对象(同性的),但或是不敢找,或是没有渠道去找;为未来能否结婚而焦虑,特别是这一代人主要是独生子女,他们很担心将来不结婚要遭受到来自父母的沉重压力;因为希望改变自己却又改变不了而焦虑;偶然出现同性性关系后,担心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据不完全了解,目前国内只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了有关艾滋病、同性恋方面课程。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已经十分必要,关键问题是要弘扬科学,一方在恋爱、性心理课程及各种讲座中渗透相关知识,并融入有关反对性取向歧视的课程,为大学生同性恋者创造积极的生存环境;另一方要加强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
有人调查,男性中有1%一2%的人是同性恋,照此推算,我 国12亿人口中同性恋的绝对人数会相当惊人。有报道,某市同性恋活动场所几十个,多为公共厕所、浴室、饭店、酒吧、电影院、歌厅等处,每天到此处活动的同性恋者有数百人;某研究所一年近干人次的咨询电话中有15%是自称男同性恋者的求询。
小编提示:同性恋双方男性被动型和女性主动型者才是真正的性变态,他们在心理和体质上有较多的异性特征,故称为素质性同性恋者。而男性主动型和女性被动型者身心方面较为健康,他们参与同性恋活动只是出于暂时的感情联系或性欲较强所致。
(实习编辑;吴慧敏)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本报讯(通讯员崔玉艳记者黄苏娟)记者昨天从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访获悉,该院神经内科医学心理门诊最近接诊了不少因期末学习压力过大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据悉,今年才上初二的男生李某前天晚上竟然写好遗书,欲结束自己的生命,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李某才就此脱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