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国戒网专家” 杨永信的网瘾治疗模式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据了解,杨永信的网瘾治疗方式为电击太阳穴或手指,并服用精神类药物辅助治疗。孩子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不能擅自离开。
“ 精品” 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是专用语,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 走偏” 则是走上邪路,染上网瘾等行为。在网戒中心治疗的孩子统称为“ 盟友” 。网戒中心内部对杨永信尊称为“ 杨叔” 。
“ 盟友” 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别的网戒中心。据说,都比不上独创“ 醒脑” 电击疗法的杨永信网戒中心。
网戒中心是一座独院小楼,楼上2、3、4层住着网瘾孩子及其家长。杨的办公室是2楼的一个单间。距其10米不到的另一个房间,就是“ 13号” ;mdash ;mdash 电击治疗室。
网瘾治疗仪威慑大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 醒脑疗法” 实际上就是“ 电休克” ,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杨永信称,网上指称他使用“ 电休克” 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 醒脑疗法” 对脑子不会有任何伤害,但是“ 相当的疼” 。
在传说中的13号室里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展示了“ 心理治疗仪” 。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 治疗仪(电休克)” ,“ 电休克” 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 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NextPage]
常有干部参观
记者从走廊经过,听到此起彼伏的“ 姐姐好” “ 阿姨好” ,“ 盟友” 见到对面走来的记者和医护人员,都面带微笑,主动大声打招呼。杨永信说,这里曾得到各界领导的关心,领导们看到网戒中心把顽劣的网瘾孩子改造成天使般的青春少年,都非常惊喜。
网上的帖子是这么分析的:“ 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这个时候网戒中心的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
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 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hellip ;hellip ” 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山东省某市有位官员去年曾造访这里。他表示,有时他觉得,这里的和谐未免“ 太过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 。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还没说上两句话,网戒中心的家长同盟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或医护人员就默默地站在一边。
严格的制度
每个盟友的房间里都有一张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最上面是“ 网戒中心主任” ,也就是“ 杨叔” ,下面支开两线,分别是“ 家委会” 和“ 同盟班会” ,家委会主任之下,还列有8个分组织。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 表现不好” ,就会被“ 加圈” 或“ 点现钱” 。“ 加圈” ,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 兴奋” ,不是“ 加圈” ,就是“ 点现钱” 。
“ 点现钱” 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 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lsquo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rsquo ,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lsquo 触电;rsquo ,要做物理治疗,也称;lsquo 醒脑治疗;rsquo ,俗称;lsquo 点现钱;rsquo 。”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 可能点现钱” 的规定多达86条,“ 吃巧克力” “ 空腹吃药” “ 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 和“ 上厕所锁门” 都在其列。违反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NextPage]
电完就乖了
杨永信和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网吧不回家、和社会上的损友胡混甚至吸毒、早孕;hellip ;hellip 这些孩子的过去让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孩子不仅打骂父母,还想要杀掉他们。
对这些家长来说,将网戒中心说成“ 电休克” “ 集中营” 完全是污蔑。家委会主任是一位姓杨的父亲,他质问道:“ 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害孩子的人!我去所谓的行走学校考察过,也看过成天给孩子军训、体罚的地方,甚至殴打孩子,我们不去。”
在这位父亲看来,杨叔的网戒中心非常科学,给很多家庭带去了希望,给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事业需要人们理解。“ 那些一帆风顺的家长体会不到我们这些走偏孩子家庭的苦难。”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
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几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孩子表示:“ 大概是补脑的药吧,具体我们也不懂。” 但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吃药。一名家委会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 电完就乖了” 。
对于电击的强度,他们有的说,只有“ 0.3~0.5毫安” ,有的认为是“ 0.1~0.5毫安” ,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杨永信对记者说的,一直是1~5毫安。
杨永信表示,他是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以前也给患者做过20毫安左右的电休克治疗,他甚至有权力给患者做90毫安电流的电休克治疗。因此,在最初的几个网瘾孩子身上,杨永信分别用20毫安电流做电击,渐渐减弱,通过实验探索出现在“ 1~5毫安” 的“ 安全值” 。
网戒中心无批文
杨永信说,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 不必向上报批” 。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心理康复医科” (2003年成立)。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杨永信说:“ 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不做网瘾治疗,但是现在国家没有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英国社会学家马克经过调查发现:男人每天的说话量,是女人的一半。但男人们也大多用于朋友圈中、工作中,而与爱人的聊天交流,每天可能不足15分钟,用词量不超过1%。其实,男人有很多缄默的方法,每一种都可能是一次推心置腹的心灵对话的开始。前提是,你要知道他们真正想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