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疾病日益严重却被遗忘成看不见的威胁

“请问您知道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怎么走吗?”

  “这一带只有北医三院,没有听说过六院啊;hellip;hellip”即使是向周边的住户打听,答案也总是令人失望。

  远远地,记者便能看到北医三院醒目的标识,而即使是按照门牌号走到了门口,似乎也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北大六院,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

  而由这个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

  “看不见的病”威胁迫近

  “根据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牵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抽样的;lsquo世界精神卫生调查;rsquo研究,我国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以及酒精、药物滥用等精神障碍年患病率高达7%,而且仅有3.4%的患者寻求专业治疗。”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黄悦勤教授提到这个数据时,语气显得很沉重。这个比例远远高于精神分裂症5;permil的患病率,但是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要少得多。

  黄悦勤解释:“像精神分裂症这样严重的精神病,容易肇事肇祸,危害明显,人们关注的也多。而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主要是造成个人痛苦,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忽视了。其实,这些疾病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只是计算疾病负担的方法比较复杂。”

  其实,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升至14。[NextPage]

社会与生物因素互为帮凶

  不同人群之间精神疾病患病率有所区别吗?据黄悦勤介绍,重性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全球不同地区的水平都比较接近,患病率大概在5;permil左右。但非重性精神病确实存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相对不发达地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领悟和理解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外界刺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癔病的发病率较高。黄悦勤举例说:“我认识的一个农村女性,由于父亲是电击死亡的,后来自己做了一个很小的电灼切除手术,整个人由于焦虑几乎都垮了;hellip;hellip”

  此外,发达国家调查的抑郁症患病率比我国要高得多,也要考虑他们对抑郁症的知晓和表达程度。

  从事需要及时处理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的工作,比如飞行员等,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比较高。“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士兵,需要背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口令,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黄悦勤强调说,“精神疾病也是多因多果的,社会因素只是一方面。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也存在易感人群,在面临同样的外部条件时,一些人由于自身遗传和人格特质,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更高。”

  从普通人到从业者的“无视”

  要一个人坦承自己有精神疾病,到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很多精神疾病就相当于精神上得了小感冒,谁一年还不感冒个两三次?”黄悦勤有些无奈。可是不少患者都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过是睡不好觉而已,怎么就扯上精神病了呢?“其实睡眠正是最灵敏的指标。”

  不仅仅普通人在精神病问题上格外地讳疾忌医,生怕这样“特殊”的病史影响到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就连综合医院的大夫,在病人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时,也很难联想到精神因素是病因。有人各种检查做了个遍,耗时耗力,病痛却没有丝毫改观。其实,由于精神病导致的;lsquo躯体化症状;rsquo很常见。”

  在黄悦勤看来,我国对精神病的了解和接受,大概只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认识水平。“1993年刚到美国的时候,令我大为惊讶的是,房东竟然能很坦率地告诉我:;lsquo我要去精神科看病。;rsquo”[NextPage]

  还要被遗忘多久

  目前,卫生预算仅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5%,其中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更是仅占卫生预算的2.35%。全国至少有5600万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的医疗服务,即使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每4人中也仅有1人接受过正规的精神科医疗服务。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仅有11张精神病床,远低于世界43.6张的平均水平;每10万人仅有1.47个精神医生,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98个。

  在科研立项方面,一直到第11个5年计划,精神病学才首次入选支撑计划项目,神经症、精神创伤应激障碍、青少年行为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5种精神疾病的研究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

  从1985年便开始起草的《精神卫生法》,受到SARS、禽、食品安全问题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一直步履艰难,提不上议事日程。

  “西方人比较重视个性和情绪表达,是有利于他们接受精神疾病的文化土壤,在中国,政府、社会、NGO、媒体以及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社会动员,恐怕得10~20年的时间,才能让普通人正确对待精神疾病。”对于精神病的未来,黄悦勤还是很乐观。

新闻缘起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0%%,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升至14。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不要让6种心理偷走快乐

  1.充满负面思维。不快乐的人潜意识里有许多负面思维。比如相亲时,若脑子里充满“他不可能喜欢我”之类的想法,那自己的行为就会变得僵硬,面孔看起来也显得很沮丧,对方难免会想,“这人总拉着脸,还是别交往了”。  处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些正面的“心理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