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啃老”现象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关注

近年来,关于年轻人心理脆弱的研究报告有很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少专家也在追寻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同时,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密切关注。在目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委员拿出提案,表示对当前青少年的精神面貌的担忧。

青少年精神状况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关注

中国“两会”上,几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包罗万象,其中既有“雷人”噱头,也不乏深谋远虑之策。比如主管文化教育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副秘书长潘贵玉和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3月5日不约而同地拿出了两份相似提案,都对中国当前青少年的精神面貌状况表示担忧。他们提案的基础是:十多年来,青少年心理已越来越脆弱。

  据潘贵玉公布的调查数据:全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2007年比1997年下降了11%。另外,近年来,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超过了30%,性犯罪案件占18%到25%,并呈上升趋势。

年轻人“啃老”现象盛行拷问社会价值观偏差

  有些年轻人宁愿做“啃老族”,也不愿自食其力去直面就业压力;一些女孩宁肯当富豪的“二奶”,也不愿嫁收入不高的同龄人,去正视生活压力;“富二代”觉得自己就是贵族,可他们缺少父辈的创业精神;“农二代”身上,他们的农民工父母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也越来越少;hellip;hellip前不久,美国一项针对23个国家的调查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拜金国家。这项涉及2.4万人的调查显示,中国有近半数的35岁以下受访者都认为“金钱代表成功”。“拜金主义”泛滥不仅给尚难赚取大量金钱的青少年一种错误引导,更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疾病,而家庭和社会正是他们“患病”的传染源。[NextPage]


年轻人“啃老”现象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改善青少年精神状况要从源头上抓起

现在中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们总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子女,但什么是好的,很多家长自己不清楚,只是盲目的从物质上给予满足,盲目的追求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环境。而对青少年成长很重要的逆境、挫折和磨炼,家庭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在学校和社会培养体系中,也往往偏重知识和学历,忽视人格的塑造,忽视对民族优良品格和文化的传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施政报告中表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杰出人才”。其实,所谓杰出人才,应该包括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如何疗治青少年“脆弱病”也迫在眉睫。

也许,青少年脆弱的精神状况进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视野将会给改善这一现象带来曙光,但愿这些提案能尽快变成能教育政策和方针,并呼吁全社会都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和逆境”教育,从源头上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让我们的宝贝学会自主学习

  我们的宝贝天生就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每个宝贝从出生就开始在学习,而且是自发的学习。只不过对于小宝贝来说,学习不是知识、考试,而是玩耍、好奇、探索。他们学习看世界、听声音、练翻身、学说话……学习在这个世界的立身之本。  我们的宝贝天生就有主动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