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焦虑?

  对于儿童焦虑症的诱因,主要与孩子的心理因素、自身性格、遗传、环境因素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mdash ;mdash

  1.违背儿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过多的压力刺激,是导致孩子焦虑症的主要因素。

  有些父母固执地以为,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且样样都得精通。由于有了这样的“ 高起点”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认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2.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症的一个因素。

  2-5岁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这时什么事孩子都想自己做。但父母家人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并产生一种错觉,即“ 我是最重要的” ,从而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3.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员中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问题,孩子也属于易感人群。

  比如爸爸妈妈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时时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 传染” 。

  如何降低孩子的焦虑“ 指数”

  面对焦虑症孩子,父母家人要反思:在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给了他过多的压力刺激?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

  1.父母率先甩掉忧虑

  父母的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等一些焦虑人格的表现,常常可以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所以,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克制自己,在孩子面前不显露出蛛丝马迹。因为,此时父母脸上流露出哪怕一点点的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无异于雪上加霜。当孩子被焦虑困扰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看到父母对此的“ 无所谓” 态度,希望爸爸妈妈轻松地和自己一起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这会逐渐淡化孩子对焦虑的感受。

  2.压力只需一点点[NextPage]

  雪儿曾经是叔叔阿姨公认的小精灵:1岁半能说简单的儿歌、2岁多开始背唐诗、3岁多学外语、4岁弹钢琴画画跳舞、5岁又学了游泳。雪儿的时间表总是排得“ 严丝合缝” ,如果哪个环节不慎“ 超时” ,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眼巴巴地看着小朋友在外面疯玩,雪儿一脸地羡慕:“ 我什么时候才能玩一会儿呀?我真的太想玩了!” 她得到的是爸爸冷冰冰的回答:“ 赶紧把琴弹好了、画画好了、英语儿歌背熟了;hellip ;hellip 否则,像你这么磨磨蹭蹭的,就什么也不能玩!” 在期盼和压抑中备受煎熬,雪儿的脾气逐渐“ 升级” 。如今,7岁的她一提起写作业,就控制不住地发火,并且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对待像雪儿这样的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每天给她足够的玩的时间,让她彻底放松。借助身边的一些事物,启发她思考,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个“ 动力” ,雪儿对学习的焦虑情绪会慢慢缓解。同时,为孩子制定学习标准,应遵循“ 兴趣第一、量力而行” 的原则。年龄、智能水平是不可忽略的依据,可以高出其实际能力一点点,让她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看到可喜的成果和自身的潜力,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更好;不苛求、更不能让孩子头脑中牢牢绷紧“ 第一、最好” 这根弦。如果父母为了“ 赶进度” 逼孩子,或孩子急大人也急,孩子的焦虑症状就会恶化。

  3.家庭和睦

  焦虑症孩子时时担惊受怕,内心敏感、容易受伤,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因而特别需要一个温馨、和睦、踏实、能给他安全感的家,父母的体贴、呵护、安慰和精神上的引领,能有效地降低孩子的焦虑指数。所以,夫妻不论有多大的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更不能吵闹,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刺激孩子。

  4.鼓励孩子

  当孩子做错了事或情绪不稳时,告诉他“ 没关系” 、“ 大胆些” 、“ 不要怕” 、“ 再试一次” 、“ 爸爸妈妈相信你” 之类的话,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可能会走出焦虑,建立起自信,学会应对困难,并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5.耐心地倾听孩子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设防,自觉自愿地吐露内心的忧虑。在听孩子述说时,爸爸妈妈对他所说的内容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其痛苦适当地表示同情,这有助于孩子将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控制不安全感的袭击。

  6.多给孩子机会

  比如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总是卡壳,父母就可以每天设定10分钟的“ 讲故事时间” ,全家人当听众,讲完之后给孩子鼓掌;也可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来,开个故事会或小型party,为孩子创造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可能。

  7.药物是个好帮手

  患有严重焦虑症的孩子不能回避药物治疗。通常,安定类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效果比较好。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剂量服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面部表情可改善心理状况 用笑容减压

  笑容对健康有益。   研究人员发现,面带笑容让人受益良多,笑容可以降低心跳速度并缓解压力。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甚至人们下意识地强装笑颜也对健康有益。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笑容可以让你更快乐。   某些研究提出,只有开怀大笑和发自内心的笑才对身体有积极影响。不过…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