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呀中国》VS《我的中国心》:为何引争议?

“我很想做海归,怕你嫌我年纪大;可是你看那谁,他八十二能娶二十八;在国外住得越久,我心里就越放不下;hellip;hellip”这是最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海外学习另类歌颂祖国母亲的摇滚风格音乐作品《妈呀中国》的歌词。这首歌在北美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也饱受争议,因为它触及了海外华人比较敏感的“小圈子”问题。

《妈呀中国》演绎海外学子另类爱国情感也引起巨大争议

据12月24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两位北美华人在网络上联手创作了一首摇滚风格的歌曲《妈呀中国》,用长达百行的篇幅描绘了自己对中国爱怨交织的复杂情感。两位海外学子的、可说是另类的歌颂祖国母亲的作品。

歌词即讴歌了祖国妈妈一日千里的发展与自豪的心情,也用调侃幽默的语言说出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充分表现了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母亲的一颗滚烫、赤诚的中国心。不过,据“美国之音”中文网22日称,这首歌在北美华人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但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事实上,它引起的争议比共鸣多。

  这首歌最初在北美中文门户网“文学城”推出并迅速走红。由于歌词中有大段对祖国的煽情描写,在中国庆祝国庆60周年前后,被视为“海外华人的爱国心声”大为推崇,甚至有人呼吁“让他们唱上春晚”。但“美国之音”中文网的报道认为,这首歌其实反映了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当年出国不容易,现在回去又感到失落的心态。《环球时报》记者称,听了这首歌,“回乡之惑”是留给自己的最深印象。

  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我爱微风福莱克”和住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蒂莫西”在歌词中写道,“我曾经爱闯荡,现在却很想家;hellip;hellip我很想做海归,怕你嫌我年纪大”。[NextPage]

对此,“蒂莫西”解释说,我经常关注“海归”方面的政策。现在政府搞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千人计划”目标是在国外功成名就的人士,而且最好是40岁以下。“福莱克”也表示,觉得回国常常处于不平等的位置,要不就是被过分抬举,要不就是被过分贬低。

  据记者了解,这种感受之所以在华人中引起争议是因为它触及了海外华人比较敏感的“小圈子”问题。一名毕业于北大的老留学生表示,歌曲作者都是80年代末出国的,他们当时背着天之骄子光环,又因特殊机遇,以远比其他学子低得多的代价获得在北美的永久居留权。因此对于许多历经艰难、更早留学的华人而言,这首歌不免有“得便宜卖乖”的感觉。

海归心态应适时调整

海归,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群体。尽管也有《非诚勿扰》中的满世界征婚的“三无”伪海归秦奋,但众多海归学业有成,都期待着回来后报效祖国。可是,现在年轻的海归也成了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因为他们的满腔热情被从头到脚浇了个冰凉透。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立刻接近成功。前段时间,浙江大学一位博士讲师涂序新,因对评职称失望,焦虑抑郁,归国仅三个月,就从11层楼顶跃下自杀。另外,一位科学家级别水平的海归派孙爱武,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蜗居”在北京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

对于海归一族的回国后的就业心态问题,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需要高端人才,“海归”是否能找到工作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做什么,也有不少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海归”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期待值不要太高。如果他们能放下身段,到二三线城市发展,在中国这个广阔的空间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拳脚的。”

相比二十多年前的表达浓烈爱国情怀的《我的中国心》,《妈呀中国》表达更多的是面对世事沧桑和不平等待遇的回乡之惑,或者说是一种略显浮躁心态的迷茫。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国家,就要爱她的全部,不公正待遇也好,世态炎凉也好,都要学会接受和面对,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祖国。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21个让你拒绝做小三的理由

  1、未婚女人,把当小三作了人生赶超式发展的策略,一心想着“弯道超车”,但却忽略了弯道超车除了可以跑到人家前面去,但也更易发生翻车事故。  2、并不是所有人认为小三坏,也有人对小三怀有宽容态度,甚至持欢迎态度,当然最典型的就是中年男人,特别是一心想换年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