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11/2021

教师针刺幼儿的反思:暴力教育易致心理障碍

  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往往会跟随人的一生。尽管很多家长都努力给孩子一个衣食无忧的童年,但他们却忘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施行过体罚,甚至上升为暴力行为,最近云南省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老师针刺学生事件。

  孙琪琪针刺幼儿园学生

  孙琪琪是云南省建水县一家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在10月21日到23日期间,学生在上课、午休时经常打闹。她多次劝说无效后,用买来的注射器分别戳了4名学生。由于出现针扎事件,许多孩子不愿再去学校上学。

  暴力教育会给孩子留下“ 后遗症”

  调研显示,无论是躯体暴力、性暴力、还是精神暴力,一旦发生,一连串的后遗症就会尾随其后,甚至影响遇暴孩子的一生。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多数有心理障碍,表现为厌世、爱打架、逃避现实、容忍继续施暴、双面人格、道德感降低等。

  而且,儿童期经历暴力种类数越多,患以上“ 后遗症” 的情况越严重,幸福感越低。童年期暴力经历与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以及酗酒、打架斗殴、过早的性活动等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明显相关。专家表示,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期遭到过暴力,他就很容易认同暴力的作用,同时会将这种暴力转移到他人、社会甚至自己后代的身上。

  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停止暴力教育

  学校和家庭是儿童遭遇暴力的主要场所,要从根源上杜绝儿童暴力,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是第一步。专家称,当成人失去对孩子的爱心、善意和理解,怒不可遏地用暴力教训儿童时,实际上是在摧毁孩子们建立明辨是非、鉴别美丑、判断善恶的能力的努力。老师与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多学点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提高对儿童行为心理的理解能力,对减少暴力、缓解社会压力大有裨益。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打一巴掌根本不算暴力,暴力是“ 把孩子打伤” 。这种落后观念在广东农村非常普遍地存在,他们的育儿素质亟待提高。而许多教师对自己职责的认知有严重错位,总是以强烈的权威形象居高临下地控制学生。

  孩子教育要正确进行,千万不要轻易使用暴力,否则暴力给孩子带去的伤害可能影响其一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只需三步

  首先,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其实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出来所导致的,当苦闷遇到孤僻的时候,也就是严重心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