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小宋是一名女大学生,为了追求骨感美,她从今年年初开始购买减肥药服用。到今年4月份,小宋每天开始加大药物服用量,说明书上规定“ 每日服用一颗” ,此时,她需要每日连服3颗才能得到满足。并且,小宋开始出现一些异常行为,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小宋走进了心理门诊。经医生检测,小宋服用的减肥药中含有氯胺酮成分,而氯胺酮的俗名则是K粉。主治医师刘艳对其进行了抗精神药品的治疗等,将她体内长期累积的毒素派出体外。经过两周的系统治疗后,小宋精神方面的很多症状很快消失,康复出院。
专家称,像这类患有违禁品的减肥药物,其机理都很相似,这些违禁品的合成非常方便,且合成成本低。根据现有病例观察,他们所服用的减肥药物,每颗虽仅含有微量的违禁品。但一旦患者成瘾后,则会长期服用该种减肥药物,甚至加大服用剂量,这样一来,厂商的利润便加大了。
“ 因服用减肥药,而导致精神疾病的患者较多。” 精神卫生专家指出:“ 早在3年前,便出现过。前两年通过患者拿来的减肥药物,我们进行检验后发现其含有的成分是苯丙胺(冰毒类),今年出现的几例检验结果是含有氯胺酮。
专家披露,今年曾出现一例成都大学生患者,医生检验出她服用的减肥药物中含有芬氟拉明(苯丙胺类药物),“ 芬氟拉明属于限制级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心脏瓣膜疾病,已被国际纳入兴奋剂范围。”
医生注意到小宋提供的减肥药物的外包装。“ 药物上明确写着是;lsquo 卫食健字号;rsquo ,整个外包装是一个绿色的铁盒子,上面写着;lsquo xxx减肥果胶囊绿色瘦身胶囊;rsquo 。” 医生说,“ 在药物说明书里,厂商注明这是一种绿色胶囊,提取的是植物和水果的纤维素,每天服用一颗,无毒无副作用。其药物说明书与药物本身成分严重不符。”
心理门诊护士长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以来,减肥药物是否含有违禁药物的检测,物质检验科共记录在案的有8次。“ 这表示,在一般情况下,共有10位患者因服用减肥药出现精神疾病,而前来我院就诊。”
记者采访了多名精神卫生专家,他们对“ 因服用减肥药而致使患者出现精神疾病” 表示知情,而且“ 病例不在少数” 。“ 这些患者通常服用的是价格较低的减肥药物,差不多有10余个品种,有的患者甚至是从网络上购买的,目前我们还没有收治过因服用大品牌减肥药而出现精神疾病的患者。” 有专家称。
近日,记者从省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5月27日起正式施行《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生产、销售的假药被使用后,造成轻伤以上伤害,或者轻度残疾、中度残疾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
药监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将这些含违禁药品的减肥药认定为药品,将由药监部门进行查处,若为保健品,则由卫生执法部门进行查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快乐是由性格特征连同生活状态共同决定的,而性格特征主要来自遗传。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日前报道,英、澳两国研究人员对99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性格测试。他们将测试结果同研究对象的快乐指数进行对比后发现,不过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