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常常会感觉到精神紧张,这已经不是无关痛痒可以忽略的小问题。心理和医学专家认为,精神紧张会引发多种病症,如抑郁、烦躁、恐惧、神经病等心理疾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生理疾病,从而降低和消弭个人及家庭幸福感,也给社会带来诸多隐患和负担,不可小觑。
人们的精神感到紧张,当然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已成为普遍的“ 都市病” 。如果追究原因可能很复杂,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处社会阶层以及生活、工作、家庭压力都有关系。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是,引发精神紧张的根源是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不够广,人们为失业、为看病、为养老担心、烦躁、着急、焦虑,从而造成精神紧张。深圳一项关于市民幸福感调查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市民对“ 社会保障” 、“ 医疗状况” 、“ 子女入学” 等问卷项目的满意指数普遍较低,不满意人群主要生活在社会底层,如城市低收入者、无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尤其农民工。
有专家呼吁,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宗旨应是以人为本,应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公民都能轻松、愉快、舒心地生活。降低人们精神紧张,如果延伸至包括大学生和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国民,关键是加强社会保障,着力解决老百姓就业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积极营造和谐工作与生活氛围,可能的话,应放慢生活节奏。最近英国伦敦开展“ 让生活慢下来” 活动,呼吁大街上快步流星的行人把脚步放慢一点,走到鲜花绽放、绿荫深深的街头公园时,驻足片刻,欣赏一会,作深呼吸状。这称得上是舒缓精神紧张的心理疗法,颇值得借鉴。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论什么都要说个“恕我直言”;肯尼迪的女儿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一连说了142个“你知道”。不论贫富贵贱、文化素养高低,口头禅就像黏在人嘴边的膏药,甩也甩不掉。 那么,口头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人一旦有了这个习惯,就像上瘾一样,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