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 · 12/12/2021

国人现状:爱扎堆而不团结

​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但当代国人似乎忘了这些教诲:职场上勾心斗角、商海中尔虞我诈、朋友间言不由衷,都让团结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

  国人爱扎堆,却不团结

  我们都听过“和尚挑水”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可见,人多了,意见难以统一,也很难团结。台湾人文学家柏杨则直截了当地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但三个中国人却成了一条虫。他认为,中国人最拿手的就是内斗。历史上,三家分晋,让春秋时最强的国家分崩离析,最终大家都被后起的秦国所灭;南宋皇帝忌惮岳飞功高盖主,让威震金军的岳家军不战而退,还制造了“莫须有”的千古奇冤;蒋公的“攘外必先安内”更是让中国顷刻间丧失东三省。内耗、内斗从古至今都伴随着中国人在前行。

  国外华人也概莫能外,《纽约时报》曾报道过,华尔街的印度人、前苏联人和中国人都很聪明,但前两者擅长团体作战,而后者则倾向于单打独斗。然而,看似不团结的中国人却又讲究乡土情,找老乡更是每个大学新生的必修课。在国外,中国人也比其他民族更愿扎堆。有人在加拿大华人论坛提到,即便在欧美多年,中国人也依然生活在中国人圈子中——家庭医生是中国人、牙医是中国人、理发师也是中国人……同时,海外华人交往有三部曲:第一部,某次偶遇,相见恨晚;第二部,你来我往甘如蜜,亲得不得了;第三部,因为共享朋友,交集扩大,只要有人一挑拨,立即老死不相往来。扎堆而不团结,这不仅是海外华人圈子的独特风景,也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明显现象。

  扎堆可能有损他人利益

  找老乡是本能使然,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群体效应”。人作为群体性动物,在原始社会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抱团抵御外敌,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找老乡的习惯,而且这一点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然而,当利益受到侵害时,矛盾就产生了。特别是中国地大物博,人与人之间在语言、生活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上都有极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误会和矛盾在所难免,哪里还能奢谈团结?

  何况,扎堆的目的有时并不单纯。有人想通过老乡或校友攀关系,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可能会在无形中损害他人的利益,矛盾和争斗也就不可避免了。这种找关系办事的现象以关系好坏作为评判标准,并不客观,容易造成不公平,给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受损者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

  最重要的是,中国长久以来是集权文化,人人都被教育要听话。因此,畏惧强权是中国人的性格软肋。当一个圈子中出现“强人”,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服从。但无论对错,这种不公的现象会让人们貌合神离,降低信任度,影响团结。

  公平公正才能让人们团结

  要说中国人从不团结,那也是不对的。远如抗战八年,全国一心、众志成城,赶跑侵略者;近如几年前的钓鱼岛、黄岩岛之争,国人也是全民激愤,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

  但要将国人拧成一股绳,无时无刻不谨记团结精神,关键在于让全社会都能做到公平公正。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就让中国人有了一定的公平公正的概念。靠能力说话,凭本事办事,这是杜绝靠关系、拉帮结派,进而避免团队分崩离析的好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不团结的民族劣根性。强人能提高办事效率,但任何人都会犯错,所以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愚从”强权,而要公平对待任何人,减少拉帮结派的行为。这样做,才能给我们的子孙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当未来有了公平的环境、良好的竞争氛围,那么,就没有人不想团结起来维护这样一个难得的生存环境了。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心理测试:你有多强的危机意识

  测试开始   一头乳牛正从牛舍里出来吃草,请你凭直觉判断,它将走至下面哪一处觅食?   A 山脚下B 大树下   C 河流旁D 栅栏农舍旁   测试结果   选A:你的危机意识很强,甚至有点杞人忧天。也许原来很容易的事,但被你天天惦念着,久而久之也就变成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