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长不大的人:没饭吃了,到爸妈家吃 没钱花了,找爸妈要 衣服脏了,打包回去让爸妈洗 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首先就想让爸妈解决 而且他们多半还喜欢看卡通片,买卡通玩具,喜好吃喝玩乐;hellip ;hellip
有人觉得这只是不成熟的表现,年龄大了自然会改,然而心理专家却认为,这是一种“ 成人幼稚化” 的心理障碍病症,在国外被称为“ 彼得.潘综合征” 。
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巴里笔下的童话人物,生活在梦幻般的世界里,永远也不想长大。
杭州市七医院的心理专家发现,在“ 80后” 、“ 90后” 身上,这种“ 成年人幼稚化” 现象正日渐明显。
个案
她就是不想当妈妈
周丽(化名)虽然快30岁了,但她仍像个小孩子,整天穿着孩子气的T恤,不接触陌生事物和人。有一次丈夫的同事到家里来玩,丈夫出门买菜,让周丽先陪着客人,她突然觉得手足无措,陪客人说了几句话,就借口买东西逃下了楼。
“ 我属于婚前依赖父母,婚后依赖老公的人。” 周丽说,只要丈夫出差,她就会跑回父母家睡,“ 晚上看着黑漆漆的窗外、冷森森的墙,我一个人会害怕。”
最近,小夫妻闹起了矛盾,起因是丈夫觉得是时候要孩子了,可周丽死活不同意,理由是有孩子就等于有了累赘,另外她根本不会带孩子。“ 原先觉得她性格单纯可爱,可年龄大了还是这副样子,就不好了。她怎么就不肯长大呢?” 丈夫百思不得其解。[NextPage]
他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28岁的孙刚(化名)上星期刚得知消息,公司打算派他去上海进修半年,回来可能有升职的机会。可是他并没有欣喜,反而有一种以后该怎么生活的迷茫感,于是他马上找父母商量要不要去。
对父母的这种“ 依赖” ,不仅体现在孙刚的工作中,在生活中他对父母的“ 依赖” 也无处不在;mdash ;mdash 想吃好吃的饭菜,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做 衣服脏了,拿回去让妈妈洗 甚至和女友吵架了,他也要找父母商量对策。
在父母和女友眼里,他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没有主见,遇事慌张,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许别人碰。” 孙刚的母亲说,“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他钟爱的汽车模型弄坏了,结果他一礼拜都没和我说话。”
解析
父母包办一切造就“ 彼得.潘综合征”
不做家务活 葱和韭菜分不清楚 一遇到问题便会手足无措;hellip ;hellip 这就是现在一些成年人患上“ 幼稚病” 的共同表现。市七医院临床精神科医生王奕權说,这部分“ 大小孩” 虽已进入成年,但心理上还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点:他们爱玩、情绪化、喜欢依赖他人,往往逃避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弱。
王医生分析,“ 彼得潘综合征” 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教育有很大关系。这部分“ 大小孩” 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上学时家长包办了学习以外的全部事情,助长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工作结婚后,这些“ 大小孩” 因为没机会学习生活技能,心理成熟度不足,依旧沉迷于父母或伴侣的“ 爱护” ,不能适应社会,难以承受失败。
应对
对孩子“ 差一点” 未必是坏事
“ ;lsquo 彼得?潘综合征;rsquo 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病症一般难以用药物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心理治疗。” 王医生说,“ 大小孩” 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单靠说教很难彻底改变,应由心理专家和其亲人一起来对其进行长期的专业干预治疗,要迫使他们面对现实,帮助建立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适应社会生活。
“ 很多家长不明白,过分的衣食无忧,只能让孩子的心理成熟变缓,更多机会患上;lsquo 幼稚病;rsquo 。” 王医生说,对孩子要“ 差一点” ,这样才能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王医生提醒家长,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做起,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生活能力。学校也应该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
作者:chinajs120;copy 精神健康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目前,“ 剩女” 这一称呼很流行,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女性长相还可以,工作也不错,有的各方面条件甚至在常人眼里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成了“ 剩女” 。这是什么心理在作怪呢? 所谓的“ 剩女” ,是她们不想恋爱、不想结婚?这显然不是,其实她们也在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