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 12/16/2021

有压力要及时宣泄谨防自杀


 自杀的新闻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罕有的新闻了,几乎每天都能在新闻中看见,似乎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显得那么的真实。只要是人都会有压力的出现,但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处理手法都不一样,有人选择发泄出来,而有些人却闷在心里,因此一不小心就演变成惨剧。

  自杀在瞬间产生基础却在长期积累

  自杀行为发生是在瞬间,但其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面对同样的挫折、困难,有人能应付自如,有人却走上自杀道路,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

  青少年和妇女是高危人群

  两类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一类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第二类是处于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舒服的身体反应。

  自杀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和精神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生物医学所划定的“青春期危机”时期,各种激素大量分泌,对心理状态也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冲动性高亢,容易发生自杀行为。

    其次,是遗传因素。人体大脑中的血管紧张素不足,则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偏激行为。而血管紧张素是由某种基因直接产生的。

  第三,是精神疾病因素。和自杀最直接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如有抑郁倾向的人应多进行体育运动,可培养多种爱好取向,培养积极人生价值观。另外,有精神疾病患者,尽快到专业医院就诊,药物治疗,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支招

  方法一:踏青法。将自己尽情地放进大自然的怀抱里,可强烈的感觉到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

  方法二:宣泄法。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来宣泄。

  方法三:自脱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

  方法四:松弛法。若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杀的念头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方法五:分散法。当有要自杀的念头时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避免自杀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性教育方式错位,真有点无耻!

武汉有位妈妈为了让儿子接受直观的性教育,不惜拿自己的身体作范本,带儿子同进妇科检查室,从分娩过程入手讲述孩子从哪里来。专家表示这种器官暴露的真实感会抹杀孩子的对异性的神秘感,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取向。对正在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性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不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