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 12/17/2021

为什么人老了之后会讨人嫌?

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素黑《别迷恋伤口》

很多时候,我们嫌弃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懦弱改变不了现实的自己,就像那个淌过岁月走向暮年的老人,没有迎来老骥伏枥或天伦之乐,却遭到了年轻人的嫌弃。

我们可以一遍一遍教养幼儿,却没有耐心对待满身风霜的老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都愿意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面对困难时无法两全。

当老年人创造价值的能力及不上年轻人,像对待幼儿一样对待已经成年的人,必定会遭到反抗。

嫌弃,只是一种表象,更深层次的是对于自身的无力感。虽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老去,但有些问题在一开始就可以避免。

被需要和价值的关系

一个人被需要的程度和自身价值有关,无论时间还是物质,亦或者是情感。当个体为幼儿时,抚育者可以温柔耐心、倾心呵护,无非是想让幼儿成为自己年老时的保障。

而幼儿渐长,对抚育者的要求渐多,抚育者尚且身强力壮,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个时候,双方最为和谐,互相之间的价值都清晰明了,抚育者对被抚养者有着绝对的权威,而被抚育者对抚育者有着天然的依赖。

当被抚育者长大成人并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无论何种需要都有了新的寄托的方向。他们在新的家庭里有了新的位置,只能留给已经老去的抚育者一小部分心力。

如果抚育者不开发自己新的寄托方向,一味向其索取,被嫌弃是必然的。

老人在儿女逐渐长大并独立的时候,适时退出,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儿女需要的时候,能成为儿女的支撑给予帮助,是决计没有嫌弃一说的。

就算最后生病不能自理,往往也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是大家庭里的一宝。

而那些遭到嫌弃的老人,大多不懂得退出,把自己的人生完全建立在儿女的身上。他们活着的价值就是儿女,若儿女稍有不顺从,便作天作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失控。

对儿女的生活现状不管不顾,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儿女在被不断索取后也没了耐心。

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无论是情商还是性格,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格局的影响很大。

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格局小,就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不讨喜;反之,则会给人以心胸开阔的豁达感,让人不自觉想亲近。

除了个体自身价值问题外,还要注意价值背后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无论金钱或其他利益的来源都是生产力,而生产力是为人服务的。

人是一切物质和情感的来源,抓住了人心就是抓住了一切,就等于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

如何保持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年老以后再被动学习,身体机能的衰退让人学习变得困难,随着一起成长的老友们逐渐离去,也失去了其他信息来源。

这个时候,老人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就变成亲近之人,当亲近之人忙碌无暇顾及的时候,可以为老人建立别的社交途径,比如老年大学,或教会老人利用网络来丰富自己的信息量。

老人保持学习的能力,必须从现在开始,学着接受和原来不同的人生观和认知,在独处的时候,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

也可以多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也许和自身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不要过早排斥和给予评价,很多和我们不同的东西并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年过50,什么才是最佳活法?无外乎4个字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50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真正领悟人生的年纪,也是一个人开始慢慢接受而暮之年的年纪。 大部分50岁的人,整出在人生的中后期,比起三十多四十岁的人,他们多了几分沧桑与豁达,比起60多70岁的人,他们少了些历练与新的体…